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覆船之下

2015-06-04 14:4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北海舰队水上救援队官兵一次次潜入浑浊的江水,逐房间摸排搜寻——

  覆船之下

  本报记者 雷宇 洪克非 通讯员 于超 谭浩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04日 04 版)

  6月3日,救援人员正在湖北监利“东方之星”翻沉事故现场,搭设钢缆,固定船体,为打捞沉船做准备。本报记者 陈剑/摄

  看着浑浊的江面,26岁的张恒银多少有点紧张。

  这位在今年年初创造了全国330.2米饱和潜水纪录的小伙子,曾数十次在大风大浪中参与水下救援,但是这种能见度几乎为零的却是第一次。

  6月3日清晨5点35分。深呼吸、调整心态、换好潜水服,作为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首位下水者,张恒银站到了最前列。

  平静的江面之下,暗流涌动,越往下冲击越大,一个没抓住,张恒银就被冲走3米多。

  “水流1.5节,能见度约为10厘米,继续下潜。”稍作调整,张恒银再往下搜寻,第一层甲板,第二层甲板,摸到第一个玻璃窗,窗户已经破裂一半。

  探身进去,伸手划拉,突然摸到像头发一样的东西,但拉到眼前才发现那是水底的芦苇草。

  慢慢向前,张恒银第一次接触到与人亲近的东西——一个水杯,这是一个还不错的双层保温玻璃杯,盖子紧闭,让人恍然有种世事无常之感。

  海边的孩子爱水,这个老家在青岛的小伙子生活中是个不认输的人,而每一次接受任务,在他看来,都是对自己心智的提升。

  “一定要给每个家庭捎个信,有个安慰!”张恒银继续向前摸索。

  浅蓝色的柜子出现了,接下来是床,再接下来,一个触感软软的东西,完全看不见,张恒银继续往上摸索——是人,长头发、戴着手镯,应该是位老太太。

  不同于以往搜救,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伸手难见五指,多少让人有些恐惧,但那一刻,张恒银感受最多的是搜救工作的信心,“全队救出了第一个人”。

  6月2日上午,看到电视新闻后的第一时间,在这支闻名全军的水上救援队,包括张恒银在内的指挥、搜救、保障、医疗人员队伍已经打点好行装,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奔赴机场,奔赴“东方之星”长江大救援的第一线。

  王晓龙,28岁的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潜水员。2日10点,搜救的命令开始下达,这位从业8年的潜水员,主要针对的是海上渔船倾覆事故,往往没有幸存者。记忆中只有2009年在一次海上救援中找到了一个幸存者。但这次规模之大是没有遇到过的。

  6月2日上午,北海舰队某防险救生支队接到赶赴长江湖北段救援“东方之星”客轮的命令后,立即组织包括指挥组、潜水作业组、医疗救护组、技术保障组共53人的救援分队在青岛某机场紧急集结,搭载两架运八运输机抵达湖北当阳,然后换乘大巴奔赴失事现场。经过长途跋涉于2日23时冒雨抵达失事水域,随即连夜展开救援。

  王晓龙说,支队来了53个人,潜水员41人,挑选的都是身体强壮、心理素质比较好的。

  6月3日,北海舰队海上防险救生支队共有7人下水,摸排30多个房间,搜寻打捞出5名遇难者遗体,并率先发现左舷扣翻一侧遇难者居多。搜寻打捞中,注重逐层逐房间搜寻,用荧光棒对搜索过的房间进行标识。

  9点多,王晓龙奉命下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江水依然浑浊,尽管有水下照明头盔,可视距离不超过10厘米。王晓龙从船体中部下水,顺着船体一直沉到底部,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窗户都碎裂。他一边敲着船身,一边下沉,“如果里面有人回应,我立刻就能听到,并过去救援”。

  但这种期望没有实现。

  十多分钟的搜寻中,在倒扣船只的最下面一层,他碰到一个物体,伸手一摸,是一个人的胳膊,“虽然看不清,但凭着感觉,她的骨骼细,应该是个女性”。用水下电话和船上指挥人员汇报后,王晓龙用信号绳将遇难者遗体捆上,送上了水面。

  王晓龙随即迅速潜入深水,将身体血管里的惰性气体排出,再次潜到离原来位置右侧两米处搜寻。此时,指挥员让他进入房间排查,看有无由于船体迅速倾翻形成的“气囊”空间。

  王晓龙小心地游动,在主甲板的第二层一个房间内,突然感觉头碰到了一个物体,像一只手。摸索过去,是一个男子半飘在水中,身体被床架卡住。王晓龙用力将其挪开,折腾了许久,王晓龙牵动着遇难者身体,用手缓缓将其拽出。

  一个多小时的搜寻,几乎耗尽了他的体力,找寻到了1男1女两具遇难者的遗体。但王没有一点成功的感觉,“我们(几十个蛙人)都希望能找到幸存者,哪怕一个,都觉得是对家属们最大的安慰”。

  与以往在大海中救援不同,王晓龙等觉得环境的差异让救援工作更加艰难——水极其浑浊,那种像飞尘一样的细沙,把呼吸器里的膜片卡住,不多久就会让呼吸管漏水。而这对潜水员来说,是致命的危险。

  10点45分,徐晓龙几乎是接着王晓龙的班下水。以前打捞过沉船物品的他,初时还有些恐惧。

  在船尾端直奔最下一层甲板处搜寻。很快,一个窗户的栏杆处横出一只脚。遇难者的腰部被栏杆阻挡,因而没有飘走。

  徐晓龙将其往里面一推,顺手准备用信号绳绑住。但碍于水下暗流汹涌,只能用手提着该男子的脚,将其牵引至水面。

  在救援船甲板休息5分钟后,徐再次入水。

  倒数第二层甲板的一个房间里,他发现有个遇难者被房间里的床板、被褥、垫子等物品死死卡住,仅露出了一只脚。他奋力拖拽,没有成功。前后20多分钟,徐晓龙尝试了3次,但仍无法让遇难者脱困,“心里又气又急,感觉体力也耗尽了”。

  最终,指挥员让他离开,由下一班战友继续施救。

  截至发稿,海军北海、东海、南海舰队的防救部队潜水员已经陆续打捞出12具遇难者遗体,这些潜水员不愿休息,他们仍然重装在肩,马不停蹄地奋战在那片人们期待着出现生命奇迹的水域。

  本报湖北监利6月3日电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