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中国迎来“生态觉醒”

2015-06-05 19:08: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网河北迁安/四川雅安6月4日电(记者王建华 李来房 董小红)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露天铁矿的一处矿坑。但这里也显示着中国的“生态觉醒”,显示着对积弊的彻悟、理念的更新、方式的变革。

  “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把用完的矿坑一废了之,而成为遗留的地球疮疤。”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总经理刘作利说。

  这里近600万立方米白色尾矿砂沉积物上,生长着百万株乔木灌木,编织成数百亩密不透风的丛林,传来重返栖息的鸟类喧闹声。

  而在数里之外,运输褐色矿石的重型卡车,在墨绿树阴掩映下的蜿蜒山路间驶上驶下。

  2008年春季,像迁安其他上百家铁矿一样,这家拥有40多年历史的国有铁矿,对废弃的排石场、尾砂库、采矿坑进行生态修复。

  在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后中共提出的又一个新理念。

  过去7年,马兰庄铁矿累计为生态修复投资近3000万元,全部由铁矿工人义务劳动。

  “修复矿区生态也是我们的工作。”铁矿工人宋晓杰说。直到今天,35岁的宋晓杰也忘不了下班后在陡坡上挑水栽树的春日黄昏。

  因国内需求放缓和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大跌,这家铁矿今年面临7000万元亏损,但其生态修复预算仍超过200万元。

  刘作利表示,决不会因亏损而削减生态投入,这是责任也是价值。

  北京以东200公里处的河北迁安,拥有号称“百里矿区”的亚洲最大露天铁矿。“这里‘因矿而兴’,‘因工而强’,又将‘因绿而盛’。”迁安市长张淑云说。迁安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域百强前30之列,即使在钢铁产业不景气的2014年,其排名也达第24位。

  修复矿山生态只是迁安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之一。

  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之后,根据生态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迁安市将1200多平方公里土地划分为农业生态、新型工业、高端服务等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并在乡镇千分制考核体系中差别化设置“生态环境”项目权重。

  2011年中国首次划分实施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其中,迁安居于“优化开发区域”,而其进一步细化自己内部的主体功能定位,这在全国树立了一个典范。

  2014年,迁安森林覆盖率达40.8%,比2007年提高了约8个百分点,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约2倍;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已累计近千万吨;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43%,幅度远大于全国水平;重化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基本形成。

  今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前五个月,迁安市司法执法部门对超标排放等约60起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

  迁安市委书记李忠说,这里具备工业反哺生态的条件,我们努力寻找生态与发展协同进步的黄金平衡点。

  当地的两家私营钢铁企业计划联合筹资130亿元,在2012至2016年间,以BT形式对河北第二大河流滦河河段进行新阶段综合治理。即使在全国,如此巨额非营利性私人生态投资也是罕见的。

  两家企业已经完成投资80亿元,踪迹消失多年的10多种野生鱼类和鸟类恢复栖息,地下水位恢复至30年前状态,流域的原生态初步修复。

  日益优化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批高端服务业。美国派拉蒙影视主题公园日前与迁安市签订了框架协议,拟在此建设中国首个项目,预估市场规模年均达1000万人次以上。

  “人定胜天”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迁安大规模开发的写照;“褐色矿石”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发展方式的象征。

  现在,它们已经行不通了。这个曾以重化工业快速崛起而闻名全国的北方城市,正以新变迁故事诉说着中国迎来的“生态觉醒”,以及将给中国社会文明形态带来的历史性转折。

  决心补齐最短短板

  上月初,中国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是对中共十八大及中央全会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的落实。

  《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五化协同”。

  中国曾以国务院的名义于1990年、1996年、2006年印发3个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级别上,国务院的《决定》低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更重要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要远远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

  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者将其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确定为中共建党100周年时完成的历史目标。

  执政党和政府下定决心扭转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状况,力争到2020年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最近一次引人注目的国内考察又突出说明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习近平上周三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情问题研究专家胡鞍钢说,“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第一个通篇贯穿绿色发展理念与举措的五年规划,将是中国第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基调的五年规划。

  中国计划全面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环保部去年2月公布的全国首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公众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高度认同,78%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每个人的事,99.5%的人选择了积极参与。

  今年3月,中国环保部宣布,“绿色GDP”核算2.0研究项目已经启动,旨在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

  “绿色GDP”最早由联合国统计署提出。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曾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损失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

 

  抢应人类文明换代

  全球主流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已经历三个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已三百年之久,其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最近数十年爆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再无能力支撑工业文明继续发展。

  1987年,人类的生态足迹第一次超出地球自我更新能力。这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限制超额消耗资源能源造成的。人类需要开创新的文明形态以延续生存。

  “生态文明”进入人类视野。在国际学术界,农业文明被称为“黄色文明”,工业文明被称为“黑色文明”,生态文明被称为“绿色文明”。

  生态经济学家、原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引导人类生态文明,因为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本质冲突使资本主义成为反生态的社会制度。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西方生态学者在反思生态危机后持此类观点。

  虽然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部分缓解了自身生态危机,但这是主要建立在谋取生态霸权、剥削别国生态资源、转嫁生态包袱甚至破坏全球生态环境基础上的。

  赵凌云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这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

  同时,古老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诸如“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思想,也将使中国有能力成为人类文明换代的率先响应者。

  很多西方生态学家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联合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就必须汲取2000多年前孔子的智慧。”

  生态文明内生互利

  中国社会制度性质决定其生态文明道路不会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对外生态掠夺和危机转嫁式的,而是内生与互利的。

  200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在其后5年间,中国仅在2011年被美国反超。

  中国宣布其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左右。此外,还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早日达峰。

  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必须付出艰巨努力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中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进入下降通道,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分别在2006年、2012年出现了拐点,而主要大气污染物叠加总量和水污染物叠加总量的峰值很可能在2016年-2020年间出现。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还体现在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包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援助、向发达国家借鉴有益经验,以促进维护全球生态安全。

  中国商务部和环保部2013年初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的文件,旨在指导中国企业规范对外投资合作中的环保行为,在国际上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约1400亿美元,并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政府三部委今年3月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其中专门强调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分析人士说,中国倡议筹建、资本金达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生态环境也将给予高标准的衡量。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过去4年间,已安排约3亿元人民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能力培训、技术设备等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从2015年开始,中国每年的对外援助资金扩大1倍。

  制度法治日益趋严

  美国环保署中国问题专家沃尔夫森今年早些时候评价说,环境改革势头正在中国出现,尤其是环保透明度、法律新框架、公众利益诉讼,以及严格司法执法等方面。

  迁安西南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雅安,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这里是全球最早发现野生大熊猫的地方,同时也蕴藏着中国最富集的水力资源,以及亚洲储量最多的大理石矿,它还拥有与北欧国家同等水平的森林覆盖率。

  2011年,它被划入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域。去年6月,它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

  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分之二的雅安,面临着如何巩固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与如何保障当地民众合理经济利益的课题,尽管它每年获得的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金额都会增长。

  “生态安全”于2014年4月被首次公开列入由11个领域安全构成的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之中。

  雅安必须严防中国东部地区的落后产能向这里转移。在最新制定的一系列严格制度中,它首次划定了资源、环境、生态三个方面的生态红线。生态考核不达标的党政官员很可能面临“一票否决”并影响升迁。

  雅安辟建了一处循环经济示范园,以及一处集中接收本地生态转移企业的“飞地产业园区”。这里还正在筹划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以保持更大范围的生态平衡,并吸引游客、创造收入。

  农民华云刚一家是当地的富裕家庭之一,即使以东部地区农村的标准衡量,去年这个五口之家30万元的纯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华云刚说,今年的纯收入将增长2倍。

  50岁的华云刚是雅安开辟生态型农业经济的受益者。他所在的汉源县曾因山石裸露、土地贫瘠而被邻县群众戏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10年前华家年收入还仅为1000块钱左右,甚至难得吃上饱饭。

  2008年后,汉源按照山地海拔高度垂直分布种植的70万亩水果蔬菜开始一年四季交替收获,特殊的气候令这里的果蔬品质优良、价格甚高。

  华云刚外出成都打工的儿子回来帮助他经管20多亩山地果园。“现在,这里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了。”华云刚的儿子说。

  雅安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也遇到了带有全国普遍性的一些障碍。当地水务局官员说,在执法中,会因无法可依而对环境损害行为束手无策。

  虽然中国迄今已经制定了多达120余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但有些领域依然存在制度空白或制度缺陷。

  分析人士预料,中国立法机关将尽快着手制定和修改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等生态环保法律制度。

  “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领导层虽然最新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但这与西方纯粹生物学角度主张的“零增长”,以及极端生态保护主义者主张的“反增长”不同,这是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主张。

  “一个最鲜明特征是,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生态自觉基础上主动推进的历史过程,它追求实现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步与协调。”赵凌云说。(参与采写:李俊义、刘欢)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