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新华字典》上银幕是文化传播?还是娱乐噱头?

2015-07-06 09:22: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许多知名小说、歌曲等被改编成电影且取得不俗的票房后,近日有消息称,我们最熟悉的工具书《新华字典》也已经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这是一次新形式的文化传播?抑或仅仅是一次娱乐炒作的噱头?

  《新华字典》拥有世界之最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汉语拼音音序排列、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具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版,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大的字典,迄今已经发行了4.5亿册。《新华字典》不是说文解字,不是论文专著,也不是学术研究用书,它只是供初学汉字者使用的简易识字工具书。但就是在这本小小的《新华字典》编辑名单中,有一大批著名语言学家位列其中:魏建功、叶圣陶、陈原、吕叔湘、金克木、丁声树……《新华字典》第11版已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表示,《新华字典》第11版发行之日,就是开始修订第12版之时。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有“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的表述,认为语言文字是治国理政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明洁说,《新华字典》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一直在不断修订中。所以,它反映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发展变化,在消除文盲、推动广大民众文化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它那庞大的人群覆盖面和极高的使用率是其他任何一本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新华字典》伴着温暖回忆

  对于《新华字典》,相信每一个上过学的人都不陌生,小学一年级时人手一本。学会了查字典,就像为阅读插上了翅膀。《新华字典》嵌入几代人的童年记忆中。

  “90后”蒙古族大学生乌兰与《新华字典》有着难忘的故事。她说,我从小接受的是蒙语教育,上小学后开始学习汉语有些吃力。上二年级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妈妈买了一本《新华字典》送给我做节日礼物。我当时激动得不行,从此字典不离手,学习汉语的时候方便了许多。这本字典到现在我还珍藏着。

  网友“面条”是一个北京人,“80后”。她回忆起自己与《新华字典》的结缘。“爸爸希望我好好学习,《新华字典》是他送我的第一个生日礼物。我在小学学习阶段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它,因为觉得它特别有权威性。很有意思的是,当时同学们都觉得把《新华字典》翻得越旧的学生,学习成绩越好。我到现在还记得《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中有一句话:‘小花考上了北京大学;小红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么朴实的话,现在读起来让人感慨万分,这大概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情怀吧。”

  某科研单位退休工人陈爷爷回忆道,我童年时没有条件接受很好的教育,现在认识的汉字都是后来通过自学掌握的。孙女小学毕业后,把她的《新华字典》给了我,我可宝贝它了。字典不大,带着挺方便,平时读书读报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对照也很实用。

  的确,小小的《新华字典》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的学习成长足迹,给中国人留下太多的记忆。

  《新华字典》上银幕 期待还是怀疑

  对于《新华字典》将被搬上银幕一事,即使在影视界也有两种声音。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认为,《新华字典》是惠及几辈人的工具书,如果改编得当,借经典的名声拉动票房无可厚非,电影人应该尊重互联网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改变。而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则表示,目前原创匮乏,很多人依赖于从互联网热词中寻找创意源,但很多选题本身并不具备电影转码条件,如果创作完全依赖于热点,那将是电影的悲哀。

  近来,一个时髦概念“IP电影”进入了公众视线,其实影视行业中所谓的IP,是指那些被广大受众熟知、具有开发潜力的原创文艺作品,IP电影便是根据这些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致青春》、青春小说改变的《左耳》、与流行歌曲同名的《同桌的你》,还有这次《新华字典》上银幕均属此类。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系郭之恩老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华字典》将被搬上银幕,乍听起来令许多人费解。但是,细究之下,其实是对IP概念的一次概念消费、概念营销。近年来,影视制作中玩弄概念,最终言之无物的作品不少,观众的胃口被所谓的“史上最纯”、“一大突破”之类概念吊得老高,观后却感觉平平。影视作品成功的重要一环是需要一个好故事。《新华字典》被搬上银幕并不值得炒作,关键是以什么内涵被搬上银幕。

  《新华字典》作为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使用过的一本书,认知度极高,单单是“《新华字典》电影”的噱头就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从这一点来看,电影《新华字典》绝对拥有很大优势。但如果仅仅把《新华字典》当成噱头,胡编乱造,则不仅会损害《新华字典》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也会让观众今后对于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新概念产生怀疑,生出戒备。

  《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一批有关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形成了一波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实践证明,不论是影视剧还是电视节目,只要切入点巧妙,形式得当,内容适合观众,就一定会取得不俗的传播效果。希望《新华字典》电影不是炒作,而是再创作。(记者 刘菲)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