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下半年货币政策仍不会搞“大水漫灌”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8日讯 今天出版的《经济日报》刊发金策的“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系列述评文章第二篇,题为《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文章指出,下半年以至于未来一段时期内,“稳健”仍将是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和精准调控,通过一系列定向工具精准发力,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盘点上半年,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做到了兼顾总量和结构,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市场利率有所回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得到缓解。
文章认为,展望下半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多个经济体陆续调整货币政策,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调结构、去杠杆、防风险任务繁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稳健”仍将是货币政策的基调。
围绕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必须兼顾总量与结构,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将流动性保持在既能满足国民经济运行需要,又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合理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
今年初,我国设定了12%左右的广义货币(M2)增速目标。从上半年情况看,基本在这一目标范围内。6月末,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下半年,需继续保持M2增速在12%左右。今年上半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在保持市场流动充裕的同时,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今年1月,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18%,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3.10%;6月,二者分别降至1.44%和1.41%。
二是疏通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目前银行贷款仍是实体经济主要融资渠道,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央行连续实施4次降息、3次降准,累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1.1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个百分点。降息与降准的配合使用,在跨境资金呈现双向波动的情况下,避免了市场流动性陷入紧张局面,同时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不久前,上海农商银行获得了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放的首批5亿元、1年期的支小再贷款,这些资金将全部定向用于科技、文化、“三农”等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这是货币政策精准发力的一个例证。上半年,央行通过定向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多种工具,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定向投放资金,更加有利于结构优化。始终保持定力、聚焦定向调控是本轮宏观调控的显著特点。可以预期,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仍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注重预调、微调和精准调控,通过一系列定向工具精准发力,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文章最后说,“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的政策措施需要协同配合。货币政策必须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