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结构趋优的“49.5%”(解码中国经济半年报)

2015-08-10 14:17: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盛夏,走进亚洲最大的第四代数据库——山东浪潮集团云计算中心,面前是一排排一人多高的处理器,绿色信号灯不停闪烁。这里的“政务云”让政府部门信息共享,“警务云”通过大数据迅速锁定嫌疑人,“交通云”可实时查看公交运行状况……目前,济南有53个政府机构在此扎根,信息系统部署周期缩短50%以上,电力消耗减少30%。

  “过去卖设备,利润率低,现在我们提供计算和数据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提高,营改增等利好更是增强了我们转型的信心。”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浪潮云”在国内22个城市布局了云中心,云服务收入占比增至30%。

  浪潮集团成功转型,是中国经济结构趋优的又一个微观样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9.5%,高出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趋势愈加明显,对“7%”功不可没。在保持中高速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用电量仅增1.3%,单位产值能耗下降5.9%。来自税务部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上半年金融业税收增速达31.4%,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主要力量,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24%和23.7%。

  令人欣喜的一连串数据,传递着转型升级的坚实足音。

  面对“三期叠加”、下行压力,中央高瞻远瞩,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一整套转方式调结构的组合拳亮出了真功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提高增长质量的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调结构会有阵痛,但方向不可动摇。调整逐步深化,也在带来分化。从企业看,创新能力强、市场嗅觉灵、品牌价值高的企业,上半年经营状况较好,对未来预期偏向乐观;从行业看,电子信息、数控机床、机器人、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天航空和医疗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加快增长,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势喜人;从区域看,广东、江苏、浙江等转型启动较早、产业结构更合理的地区,经济稳步前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经济新常态表面看是增长减速换挡,本质上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和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讲,“49.5%”的背后,是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阶段跃升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过程。

  被称作“淘宝第一村”的义乌青岩刘村,汇聚了1.5万多名电商从业人员,有2800多家网店和近30家快递公司,上半年全村电商交易额18亿元,同比增长31%。这样的“淘宝村”在全国已超过200个,生意越做越火。年初以来,全国网上零售额保持近40%的高增长,依托互联网消费的新兴产业蓬勃生长。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信息、旅游、休闲、文化等服务消费稳中趋旺,快递业的收入和包裹量均创历史新高。正是以“49.5%”为标志的结构调整,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巨大能量,拓宽了发展空间。

  从2013年首次超越第二产业,到今天以“49.5%”撑起半壁江山,服务业跑出“加速度”,其积极影响远不止于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提质增效,民生的基础就更实。上半年,全国第三产业新登记注册企业占到总数的80.3%。服务业的强劲带动,为大众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也有效提高了我国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新常态下,看重的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更充分的就业、更好的环境、更高的收入,会让人们拥有更多获得感。”

  当前,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与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关键是持之以恒推动转型升级。“既要在稳增长上再鼓一把劲,也要在调结构上再加一把力,巩固稳中向好势头,走出一条发展新路,不断迈向中高端水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说。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