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勿用“放大镜”看证金概念股
■朱宝琛
随着三季报的陆续披露,证金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及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列。笔者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股市震荡中,以央行、财政部和证监会等部委为首的“国家队”发起了规模和力度空前的救市行动,在多重利好政策推动下,证金公司作为“国家队”的重要一员,砸下数千亿元真金白银为股市“护盘”。
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
7月3日,证监会对外公布证金公司将进行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240亿元增至1000亿元;7月6日,21家券商出资的1280亿元划拨证金公司账户,同一天,证金公司开始入场买入蓝筹股;7月8日,证金公司向21家券商提供2600亿元信用额度,用于增持股票,同一天证金公司向五家基金公司申购2000亿元主动型基金;7月9日,央行继8日之前向证金公司再贷款不少于1200亿元资金之后,表示继续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截至7月13日,17家商业银行总计借予证金公司1.3万亿元,证金公司获商业银行授信规模约2万亿元;9月2日,多家上市券商发布公告,再度出资支持证金公司,将一定比例资产划拨证金公司账户;9月6日,证监会公告称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证金公司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
此外,8月14日,证金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央汇金公司转让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长期持有。证监会表示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证金公司稳定市场的作用,也有利于更好地恢复市场功能,发挥市场机制,为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历史上,中央汇金公司曾在市场下跌时屡次出手救市,充当着“守护天使”的重要角色。截至2014年底,汇金公司约5万亿美元,控股参股了19家金融机构。
那么,对于证金公司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其实,在证金公司入市之初,就被市场抱以高度期待,认为是中国版的“平准基金”。而“平准基金”是各国遭遇股市大跌时的主要救市手段,在股市非理性暴跌时对市场进行逆向操作,以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
笔者认为,证金公司当初介入市场的根本考虑是注入流动性,但市场把证金公司的一举一动看作是市场涨跌的风向标,其参与标的成为热门炒作对象,并没有太多意义。投资者需要清楚的是,证金公司不同于某些知名私募机构买入股票,其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旨在恢复市场流动性,从而达到维稳目的。
有业内人士提醒,市场对证金概念股的热捧,基本上属于事后跟风炒作。证金公司持股短期不会退出,投资者无视基本面,盲目跟风追涨,肯定是有风险的。投资者一定吸取过度概念炒作带来的教训,不宜用“放大镜”来看待证金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