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共同让民族复兴梦想成真
2016年伊始,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埃及、伊朗。这三个中东国家,都与中国有着超过2000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古老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东国家文明的桥梁,友谊的见证。而当今的“一带一路”建设,让双方联系更加紧密,让彼此成为更加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五大理念,开展促进稳定、创新合作、产能对接、增进友好四大行动;在《伊朗报》发表署名文章,倡议中伊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增强政治互信,筑牢合作之基;坚持互利共赢,共享繁荣发展;促进互联互通,扩大务实合作;秉持开放包容,鼓励文明交流。这些理念和主张,无不是对丝路精神的传承与践行,无不是对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的高层引领和时代注脚。
用共同发展解答“中东之问”
中东自古是一片富饶之地,古称迦南的现巴勒斯坦及附近地区曾被誉为“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现石油以后,中东又成了“世界能源供给的阀门”……不幸的是,战争与冲突的阴霾始终笼罩着这片土地,“中东之问”成为困扰世界的难题,也令本地区人民纠结痛苦。
“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在阿盟总部的讲台上,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并给出了方案建议。“‘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巴基斯坦经济事务部官员伊沙克·拉沙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仅仅针对哪一个国家,而是中国为促进区域各国繁荣稳定推出的全面合作计划,有利于各国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共同解决地区分歧,维护和平与稳定。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管理大学地区发展研究所所长图列绍夫说,中东许多国家刚刚恢复平静或依然处于动荡中,“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合作为抓手,契合了相关国家对发展的迫切诉求,也是这些国家实现和解的希望。
叙利亚大马士革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卜拉欣认为,和平共处、多元共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涵。当前,中东地区仍然面临着战乱和极端势力的挑战,通过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沿线国家走出战争困境。
用机遇共享实现经济振兴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中东国家经济找到了新增长点,也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迷给出了方案。自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北京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来,已有6个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7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
泰国国家发展学院教授素贴表示,在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各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时,“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变成各国振兴经济的新契机,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动力,充分显示出中国对世界的责任。《金字塔报》经济周刊总编辑埃玛德·赫尼姆表示,“后石油时代”的发展是中东国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带一路”备受阿拉伯国家欢迎。
2014年,中阿贸易额突破2511亿美元,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新签对阿拉伯国家工程承包合同额464亿美元,第二届中阿博览会签署合作项目金额183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中国同伊朗的双边贸易额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千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518亿美元,中国连续6年保持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沙特阿拉伯《半岛报》资深记者哈立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说,“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使这条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大大受益。
阿拉伯埃及网总编辑阿德尔·萨布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国家之广、涉及资金之众,都是历史上所不多见的。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带动发展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使得沿线国家都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正如布隆伯格有限合伙企业创始人、三度出任纽约市长的迈克尔·布隆伯格在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时所说,“经济有起伏很正常,任何经济体都会遇到类似问题,关键在于抓住共同机遇,应对共同挑战”。他表示,这些年他一直在增加对中国的投资,因为相信中国经济的未来会更好,“一带一路”将会带来更多的跨国合作机会,“只要有了精诚合作,就不怕干不成事”。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出访前后的多个场合,分别谈到了中国与沙特新的五年计划,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新行政首都建设,以及伊朗经济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等战略和愿景的对接,将彼此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也让彼此在产能、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实现对接,优势互补。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蕴含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大同”理念,以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密切对接,实现共赢。
南部非洲中国与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克莱顿·哈兹韦内表示,中东在全球贸易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一带一路”倡议给相关国家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中东和非洲都是这一倡议的合作伙伴和受益者,也是这一倡议成功的关键。
用文明对话搭建精神纽带
“秉持开放包容,鼓励文明交流。”“‘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习近平主席在《伊朗报》的署名文章中,在阿盟总部的讲台上,对中国与中东做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寄予期望。
1月21日,伴随着《两个伟大文明对话》主题演出的开幕,习近平主席和埃及总统塞西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共同见证2016中埃文化年拉开序幕。“我们有必要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好,巩固两国合作民意基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主席所言意味深长,获得了包括塞西总统在内的阿方人士的赞同。
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人文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除举办中阿友好年活动,还签署了第一个共建联合大学协议,启动了百家文化机构对口合作。目前,在华阿拉伯留学生突破1.4万人,在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增至11所,中阿每周往来航班增至183架次。
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理解和信任是一种稀缺资源。“一带一路”倡议为不同地区和不同文明开展对话搭起了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沿线各国加强交流和增进互信的精神纽带,建立在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基础上的合作才是可持续的。
英国华誉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沙学文表示,埃及和中国分处“一带一路”的两端,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两国应紧密合作,将稳定和繁荣带回中东地区,利用自身的丰富遗产和文化独特性,赋予“一带一路”文明的维度。
正如埃及文化部长赫尔米·纳木纳所说,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国际和地区争议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威胁蔓延,无休止的争斗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背道而驰。今天,埃及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愿与中国携手努力,再次为丝绸之路这一文明交流的古老佳话注入新活力。
“一带一路”建设,是民族复兴的追梦之路,是铺满和平、友谊、合作鲜花之路,人民寄予厚望。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