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食品安全问题报道近一半是谣言和传言
本报北京6月1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晨赫)“顶着花儿的黄瓜用了避孕药”“喝豆浆可能导致乳腺癌”“萝卜和茶不能一起吃”……这些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的传闻,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让专家也哭笑不得。
“肯德基的鸡有8个翅膀16条腿——如果这是真的,那就能获诺贝尔奖了。”这个段子在论坛发布的视频中被再次提及。
“我通过舆情监测分析发现,将近一半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是谣言和传言。”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政策信息研究室主任李祥洲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说,他经常被亲朋好友询问“微信朋友圈说的那些到底是不是真的”。罗云波说:“基本上全是假的!”
罗云波分析说,社交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分为3类:一类是添加剂对身体的危害,一类是被妖魔化的农药,一类是相生相克的传言。这些谣言产生和传播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辨别报道的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科普报道的效果不佳。
李祥洲在近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监测和分析中发现,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有的确实属于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有的属于科学争议和标准差异、标准缺失的问题,有的事后证实是谣言、传言,有的属于消费科学认知、消费知识缺乏的问题,有的则属于生产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相互攻讦而制造出来的问题。
“目前,有些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但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李祥洲说。
李祥洲介绍,我国农产品合格率近年来一直持续稳定在96%以上,尤其是去年和今年的合格率都在97%以上。据日本的一位专家统计的数据,在日本检测的境外的农产品,中国农产品安全检测不合格率是0.21%,而日本农产品不合格率0.3%,美国的不合格率是0.81%。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的合格率还是比较高的,不合格率远远低于美国。
罗云波指出,食品安全行业从业者和科学家应该强调“安全范围”的概念。
“消费者担心一些食品有毒,甚至会致癌,但其实,食品有毒是绝对的,没有毒才是相对的。”罗云波解释说,人的身体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场所,大家听说的极端事例通常是由于食物过敏导致的,只要处在安全范围内的食品,就是安全的食品。
罗云波说,行业科学家和从业者应加大力度科普剂量和危害的知识,让消费者不再“闻添加剂色变”,“这是辟谣的重中之重”。
- 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将于6月8日启动2021-06-05
-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 中国排名中上游2013-07-12
- 教育部: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2017-04-03
-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三部门联合约谈提醒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2021-05-27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年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8%2019-12-27
- 浙江出台网络订餐配送省级标准 “无接触配送”写进标准2020-03-17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固体饮料、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2020-05-16
- 春节假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巡查和执法检查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1-02-16
-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印发通知 做好疫情防控和秋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2021-09-12
- 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全面铺开 吴邦国连续批示201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