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析微信谣言: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最常见
6月21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新媒体蓝皮书》。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阚枫)21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在微信上遇到的疑似网络谣言最多,最常见的谣言主题为健康养生类、食品安全类和人身安全类。此外,调查显示,识别谣言的能力与性别有关,男性识别谣言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
最常见微信谣言: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
这份报告名为《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蓝皮书指出,中国新媒体在世界新媒体格局中有强势表现。截至2015年底,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6.97亿。微信凭借庞大的用户数量和会话数量,成为全球社交应用软件的领先者。
蓝皮书课题组通过案例分析、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探索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微信公众平台中谣言的传播特征与受众心理机制。
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微信上遇到的疑似谣言最多,该比例远远高于微博的15.2%和论坛贴吧的21.6%。报告称,一方面,这可能与人们使用微信的频率高因而接触谣言的概率大有关联,另一方面,也说明微信平台确实可能成了大量谣言的产地和传播渠道。
报告调查显示,人们认为最常见的谣言主题为健康养生类、食品安全类和人身安全类,同时人们也认为这几类谣言有较高的欺骗度。
调查显示,对于十分重要但是真伪难辨的信息,70.3%的受访者都表示“宁可信其有”,只有17.6%的人选择“宁可不相信”,另有12.1%选择“其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正是谣言能发挥作用的土壤。
男性识别微信谣言的能力高于女性
哪些人群是微信谣言的传播主力军?调查显示,“60后”与“70后”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平辈朋友爱转发真伪难辨的信息,而“80后”和“90后”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父母长辈爱转发此类消息。
报告称,这说明在人们印象中,中老年人更容易被谣言蛊惑。不过在本次问卷的谣言识别能力得分上,并未表现年龄差异。
蓝皮书课题组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识别谣言的能力与性别有关,男性识别谣言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受访者在受教育程度、阶层上无显著差异,男性的年龄层稍微高于女性。
调查还显示,当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信息时,人们主要求助于网络(86.2%),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寻求亲友帮忙占56.5%,说明网络上虽然存在谣言,但也为人们识别谣言弄清真相提供了帮助。
报告称,受访者转发信息到朋友圈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人,这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为很多谣言都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养生等实用信息,人们在自己相信之余,也希望能分享给亲朋好友,使他们也从中受益。该行为是出于利他目的,但实际可能使人不自觉地成了谣言传播的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