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颉岭村马文义:炼成养牛专业户 带领村民奔小康

2016-09-22 11:05:00 来源:南方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村民正在用玉米杆子制作青贮饲料,这是该村养牛技术的一大突破 张佳琪摄

  南方网讯(记者 张琳)今年37岁的颉岭村民马文义,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初期听到党的产业扶贫政策宣传以后,看到周围的村民一家家富了起来,再看看自己家并不宽裕的生活状况,心里像吞了一枚青果,感觉苦苦的、涩涩的,他思考,我是一个农民,如何才能借助党的好政策脱贫致富呢?

  马文义开始着手收集市场信息,观察行业动态。面对周边市场对牛肉的大量需求现状,经过认真的考察和分析,他审时度势,决定发展肉牛养殖业。

  创业是艰难的,也是艰辛的。在刚开始的肉牛养殖时,因为妻子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还有上学的2个孩子,所以肉牛养殖的工作便全部落在了马文义一人身上。他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为牛添饲料,清扫牛舍,深夜还要再起来到牛棚转一圈,观察牛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不敢有半点的疏忽。虽然他每天累得双腿象灌了铅,可马文义丝毫没有放松对技术的学习。他买了很多肉牛养殖方面的书籍,起五更、爬半夜,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一本本的啃,使自己从一点不会到掌握了肉牛的适应期、增肉期、催肥期等。通过边学习、边实践,最终全面掌握了全套养牛技术,使他养的肉牛从入栏到出栏,从没有染上过各种疾病,从未出现过死亡现象。因马文义采用科学方法饲养,所以他养的牛个个膘肥体壮,远近商客已经跃跃欲试下订单了,养牛使马文义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两年来,通过马文义的辛勤耕耘和劳作,他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壮大养殖产业,参加了村上的养殖合作社,目前马文义已有存栏肉牛15头,年出栏量达到8头以上,仅肉牛养殖一项年收入超过4万元。

  马文义在肉牛养殖上成功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农民的根本,即使养牛再挣钱,也不能荒了自己的土地,相反还要把耕地侍弄的更好才行。望着收成并不理想的耕地,马文义决心再闯一闯,他计划利用养牛赢利和余钱,加大在土地上的投入,利用闲田种植牧草,即解决了耕地闲置的问题,还更好的解决了肉牛养殖的饲料问题,能为养殖产业发展节省不小的开支。

  马文义身上敢想、敢干、脱贫路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感染了其他村民,乡亲们纷纷向他请教养牛经验,将学到的新技术运用到肉牛养殖上,大大推动了颉岭村肉牛养殖业的发展,马文义也因此成了该村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

责任编辑:王海燕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