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2017-03-10 14:57:00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去年取得的成就,部署了今年的九大工作任务。成就斐然,来之不易;部署有力,催人奋进。报告中,民生改善和居民收入增长是当仁不让的重点,而农民增收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实际增长只有6.2%。自2011年起,农民收入增长率已从11.4%逐年下滑到6.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是全面小康的难点所在,农民收入增长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保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农民收入增长势头更不能逆转。但从农民收入的四大来源看,今后几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势头很不乐观。 

  一是粮食高库存和去库存,严重影响农民经营净收入增长。种粮收入是农民经营净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我国粮食高库存和去库存,导致粮食尤其是玉米价格大幅度下滑,抑制了农民经营净收入增长势头。2016年我国玉米产量4391.1亿斤,按照玉米价格比2015年降低0.3元/斤估算,农民种植玉米收入减少1317.3亿元。算入玉米生产者补贴,农民收入仍然减少927.3亿元。据匡算,仅是玉米一项,拉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玉米主产区,农民收入下降幅度更大。 

  并且,今后几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据公开数据,我国2012年-2015年生产的临储玉米库存量还有2.38亿吨,若按照保管期超过3年视为超期玉米计算,超期玉米超过1.1亿吨。巨量的玉米库存和加速推进的去库存工作,将长期压低我国玉米价格,影响农民收入增长。 

  二是农民工工资增长乏力,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从2015年起,工资性收入在我国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经营收入,成为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亮点。2016年,工资性收入在我国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0.6%,超过经营净收入2.3个百分点。但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农民工就业首当其冲。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就业日益艰难,农民工资增速也在放缓。2011年,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增幅高达21.2%,到2016年已经快速下滑到6.6%。农民工工资增长乏力,拉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三是农民转移性净收入增长或将受到较大影响。转移性净收入是农民第三大收入来源。2016年农民转移性净收入2328元,占农民收入比重达18.8%。农民转移性收入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影响。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地方财政相对充裕,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就比较高,反之则较低。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农民转移性收入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四是财产性收入过低,难以拉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我国农民财产净收入极少,占比极低。2016年,我国农民财产净收入只有272元,只占农民收入的2.2%。实际上,我国农村净资产价值接近130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农村资产,理论上能够给农民带来很高的财产性收入。但我国大部分农村净资产被束缚在农村,不能实现真实价值,也不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财产性收入。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收入倍增”计划:“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难点在农民。若按照目前收入增长下滑势头,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很难实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列为重点工作任务,必须下大力气贯彻落实政府工作部署,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提高工资性收入,支撑农民收入增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就是要高度重视农民就业困难对农民增收,农民民生的影响,把农民工就业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农民工就业增收。国家层面应建立完善农民工就业失业监测系统,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权益,提高农民工失业保障力度和覆盖范围。支持地方政府构建就业困难农民工就业保障系统,建立促进就业困难农民工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还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其次,要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防止农民经营性净收入下滑。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根据我国国情,应适度发展燃料乙醇,有效增加粮食消费渠道,短期内进一步增大粮食需求量。促进粮食流通和加工,提高粮食消费需求,缓解农民卖粮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从中长期看,提高农民农业经营效益,关键还在于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三,加大扶贫攻坚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脱贫成就非常显著。接下来,扶贫开发所面对的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第四,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净收入。农民财产性净收入的增加有赖于农村改革红利的释放。当前农村资产大部分固定在农户和村集体手里,成为“沉睡的资本”。资产难以流动,既造成农村产权资源错配或闲置浪费,也制约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应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资产流动,增加农民收入。(作者:伍振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