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考试反思: 中、高考试卷选择题比重过大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资料图)。衡水二中 供图
□选择题最大的缺点就是效度较差,既考查不出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也考查不到考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非评卷、阅卷、打分的便利
□对所谓标准化考试的误解和滥用,引起中考、高考等升学选拔考试的试题结构、题型和内容等固化、僵化和模式化
------------------------------------------------
客观标准化考试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因为移民、留学生筛选和两次世界大战人才之需,使采用选择题为主的所谓客观考试选拔方式得以广泛使用。后来随着计算机阅卷评分的便利得到推广,以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发的托福考试(TOEFL)为代表的语言类考试最为盛行。
我国引进这类考试题型大约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与1977年全面恢复高考几乎同步。随后选择题就像疯狂的外来物种一样迅速传播,上世纪80年代高考等各种英语试题中就充斥大量的选择题,别的学科试题中也开始出现选择题型。
选择题说是客观,其实选什么考点、用什么选项都是非常主观的。笔者认为,确实不是什么问题都是标准化问题,关键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里盛行的选择题型,不是真正的标准化。
中、高考试卷选择题比重过大
笔者抽样统计了140余套全国省、市中考英语试题(2016年)和9套不同地区的全国高考英语试题(2016年)。在140余套中考英语试题里,平均下来,选择题77分,占试题总分的63%,83道小题中就有59道选择题。在9套全国高考英语试题(2016年)中,除了上海卷的选择题控制在41%的比例,其余8套试题中,平均下来,选择题占总分的68%,81道小题中选择题占了60道。同样是平均值,在9套高考文科综合卷中,选择题为140分,占总分的46.66%;9套高考理科综合卷中,选择题为126分,占总分的42%。
笔者还抽样统计了34套省、市中考数学题,平均下来,总题数为25道,其中选择题数为10道,占总分的40%。在9套全国高考数学题中,平均下来,总题数22道,其中选择题数为9道,占总分的40%。
在笔者抽样统计的24套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平均下来,总题数25道,选择题数为10道,占总分的28%。而在9套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平均下来,总题数22道,选择题数为11道,占总分的22.66%。在中考、高考语文试题中,选择题虽多,占分不多。
从总体上看,中考和高考各科试题中选择题比重过大,高考总分750分,有320分为选择题,占比超四成,尤以中、高考英语试题中选择题最多。为什么命题者对选择题情有独钟?是不是我们把选择题使用多的考试误认为是客观标准化考试?是不是我们被误导了?
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数次专访上世纪80年代引进英语标准化考试的关键人之一——原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桂诗春教授。1995年正值英语标准化考试引进我国高考10年之际,桂诗春教授发表了《对标准化考试的一些反思》一文。他强调标准化考试并不等于选择题,标准化考试就是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较高的考试。桂诗春教授在文章中痛斥搞“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痛惜标准化考试被误读、误用。
尽管屡屡遭受质疑,但在随后几十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中考、高考等英语考试中,所谓的客观选择题泛滥成灾。虽然自2014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中已经大幅度削减选择题数量,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也全部删除单项选择题,但现行中考、高考英语试题和其他学科试题中,其他各类选择题的比重仍然过大。
而标准化考试的代表——美国托福考试,分听、说、读、写四部分,每部分满分30分,总分120分。没有单项选择题,全部是基于语篇和对话独白的单选和多选题,说和写全部不用选择题。英国的GCSE和A-Level考试题及雅思试题中选择题占比很小。雅思总分36分,只有听力和阅读部分有选择题10分,占总分的27.78%。
选择题不是真正的标准化
那么有人不禁要问:选择题有什么不好?
选择题是第一代考试的代表题型。这种题型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用计算机阅卷评分,省时、省力、省钱,且答案唯一,但缺点却达30多个,因此饱受诟病。选择题最大的缺点就是效度较差,难以考查考生的真才实学和应用能力,这种仅限为对正误的辨认和判断猜测的题型,很难命制,常常支离破碎,既考查不出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也考查不到考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由于这种试题的错误信息(干扰项)输入大于正确信息(正确答案)的输入,常常误导学生,对平时教学的反拨作用较差,极易造成大面积考试抄袭作弊行为的发生。选择题是被用来考查离散性知识点,多为四选一或三选一,因为选项多,可以随时组合,似是而非,可以选来选去。命题都对题目和考点的确定并不客观,而是非常主观随意的。
有人讲,教育改革中凡是技术性的改革都成功了,这个技术性的代表就是标准化的选择题使用计算机评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因为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非评卷、阅卷、打分的便利。
也有学者指出,技术应用在测试上可能是个误导。是否能用这种考试测量和判断出学生的能力,这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实际上,即使在美国,各类计算机辅助的所谓标准化考试至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争议和质疑声从未间断。即使美国在一些领域试行“机考”,也要同时配备传统的笔试,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而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考试选择题却采用的极少。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对所谓标准化考试的误解和滥用,引起中考、高考等大规模、高利害升学选拔考试的试题结构、题型和内容等固化、僵化和模式化。此“三化”必然导致师生平时教学中的训练、考评模仿和“拷贝”中考、高考等考试的题型和所谓的“真题”,甚至连学生的作业都“考试题化”了。
伪标准化考试扼杀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有教学就有考评,考试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我们绝不能小觑考试的力量,我们要认识到伪标准化考试的模式化——模式化的考试和大量选择题的采用,使得一些师生选择走捷径:靠无休止的做题和猜题技巧,在短期而至的考试中尝到甜头,无心参与真正的教学改革。这种做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令人欣喜的是,招考改革已经被国家列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已在浙江、上海两地进行高考、中考试点改革。同时,各地启动了更大范围的考试与评价改革试验。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总结、反思半个世纪以来中外教育考试与评价的得失,应主要在考试的种类和考试的题型及内容上加强研讨,在稳中有变的大原则下,加大考试改革力度。
笔者建议,首先在中考、高考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提高现行考试命题质量。第一步就是必须大幅度地删减选择反应题型的数量,适当增加限制反应题型和开放性题型的份额,确保各类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的效度、信度和公平度。另外,必须集中中考和高考命题权。中考命题权大面积下放到地级市,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保证不了命题质量,还会滋生考试腐败。以中考英语学科试题为例,全国140余套试题的题型和内容上都是大同小异,甚至相互抄袭,根本没有“自主命题”的必要。
此外,笔者建议,我们应在探索考试政策和上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的同时,吸取国外考试和评价的经验教训,特别要研究英美国家不同的考试系统的特色和命题技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考试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的着力点还应该放在考试类型、考试题型、考试内容和科学应试复习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上。
(作者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
- 致备战高考的你:考试期间这些事情要注意2021-06-05
- 中高考在即,这些诈骗“套路”要小心2021-06-05
- 新华全媒+|不让一名考生落下——高考前夕疫情防控下的安徽六安探访记2021-06-05
- 公安部交管局:为高考交通保驾护航2021-06-05
- “我为群众办实事·护航高考2021” “云”直播活动将举行2021-06-05
- 【够科普】@高考考生和家长 如何调整好心态?2021-06-05
- [朝闻天下]教育部公布2021年高考举报电话2021-06-05
- 2021高考报名陆续开启 多地强调严把资格审查关2020-11-11
- 高考回忆杀 为什么我们总是怀念学生时代2021-06-08
- 一个都不能少!暖心细致的工作搭建安全特殊的考场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