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组”谋篇定策:中国改革新程蹄疾步稳
2013年末,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中国迎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中央深改组成立至今,在45个月里召开了3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0多份改革文件。中国的改革新程蹄疾步稳、对焦精准,多谋民利、多解民忧,勇于涉险滩、闯难关。
资料图:一位网友用平板电脑浏览有关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中新社发 张浪 摄
改革,蹄疾而步稳
——深改组45个月审议超270份改革文件
中国改革,任务千头万绪、利益错综复杂,全面深化改革该从哪里入手,该把握怎么样的节奏,这是改革掌舵者首先要判断的问题。
2014年1月,中央深改组成立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作为组长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2014年6月,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要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
回顾中央深改组成立之后的这几年,从2013年12月30日成立到今年8月29日召开的最近一次深改组会议,中央深改组召开了38次会议,平均35天就要召开一次会议。
观察会议内容,3年多来,中央深改组的改革“组合拳”打的有章有法。根据中央深改组会议的新闻通稿,记者不完全统计,3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的文件至少有277个。
分年份来看,根据官方报道,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2017年,7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已审议了69个文件。
改革的步子在加快,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也在拓展。记者统计,以司法体制改革为例,38次深改组会议审议了30多个涉及司法领域的改革文件。从2014年审议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框架意见,到2015年审议的立案登记制改革、律师制度改革、法院司法责任制改革,再到2016年审议的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等等,司法改革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2016年12月,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曾这样评价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就:“经过3年多努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资料图:北京市民在一个阅报栏前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闻报道。中新社发 张浩 摄
改革,敢啃“硬骨头”
——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
中国改革已入深水区、攻坚期,各种积习深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更需要改革者动真碰硬、壮士断腕的勇气。
在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
2014年6月,中央深改组在第三次会议就审议了多个被认为“啃硬骨头”的改革文件,包括被称为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军号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开启新一轮户籍改革进程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划司法体制改革路径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
财税改革、户籍改革、司法改革,这些历来都是社会影响面大、民众关注度高的改革“硬骨头”。除了这些,中央深改组成立3年多来,审议的改革文件涵盖了教育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纪检体制改革等等,一系列被呼吁多年但利益复杂、阻力较大的深层次问题纷纷迎来里程碑式的改革。
敢啃“硬骨头”不是喊口号。例如,利益触及面较大的国企改革历来被视为 “硬骨头”,中央深改组成立后,新一轮国企改革就首先从央企负责人薪酬开刀,2016年底,央企高管薪酬首次全面公开亮相,央企负责人薪酬比改革前总体有所下降。
再如,牵一发动全身的户籍改革,上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抹去了在中国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识别,在各地的实施方案中,建立居住证制度成为地方户籍改革方案的“标配”。在一些城市,流动人口已可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教育、社保、民政等权利,真正成为“新市民”。
2016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曾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效果进行总结。“改革真刀真枪、大刀阔斧,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也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资料图: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制证中心向市民开放参观。王钰谊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改革,抓大不放小
——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
改革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入手。2014年6月,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提出“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5年2月,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
2017年7月1日,一个有关身份证的小变化成为当天各大媒体的头条。从这天开始,中国全面实施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工作。对于在异乡打拼的2.47亿中国流动人口来说,这短短一句话,解决了他们常常遇到的身份证“办证难”。
这备受民众关注的政策依旧来自“深改组”。2015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发挥公安机关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优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异地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和挂失申报、丢失招领。
又如,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一人当官、全家腐败”的利益输送问题较为突出。在3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的问题被两次列入会议议题。
中央深改组分别在第十次、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和北京、广东、重庆、新疆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并决定在上述地区开展试点。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特别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观察3年多来中央深改组会议的议题,诸如保障短缺药品供应,缓解儿童医疗服务资源短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禁止洋垃圾入境,发展振兴足球……这些看似细微却备受期待的改革文件,都曾出现在中央深改组的会议桌上。
资料图:2014年3月,上海首发“国家居民健康卡”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王亚东 摄
改革,谋民利解民忧
——释放改革含金量,增强民众获得感
民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3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上,民生自然是高频热词。
2014年12月,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
2015年2月,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又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的提法就这样从中央深改组的会上首先发出。
在中央深改组3年多来审议的270多个文件中,涉及教育、医疗、养老、脱贫、环保、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方案约70个。
例如,与每个国人都“息息相关”的环保议题,中央深改组成立至今,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一系列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制度陆续出台。2015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开展4批,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问责1万余人。
在教育方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被视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切随迁子女就学、留守儿童保护,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中央深改组审议的文件中,有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取消药品加成;有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意见,让居民医保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终结;有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让民众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医疗服务等等。十八大以来,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民众在医卫领域的改革获得感也实实在在。(完)
- 金观平:做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2020-11-13
- 联播+|“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习近平对浦东发展寄予厚望2020-11-13
-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2020-11-13
- 诚信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0-11-19
- 热解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这个提法值得关注2020-11-19
- 社科院专家张宇燕:自由贸易和国际经贸合作仍是主流及未来发展方向2020-11-19
- 辉煌“十三五”|山东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2020-11-20
- 生态环境部:2020年底前我国将如期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2020-11-30
- 十部门联合推动“互联网+旅游”深化发展2020-12-01
- 新一轮改革开放 年轻人一马当先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