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性侵未成年人罪犯信息引争议 这招合适吗?
江苏淮安出台“新招”引争议
曝光性侵未成年人罪犯信息,合适吗?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等9家单位发布文件要求,除非作案时不满18周岁或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所有性侵害未成年人的严重刑事犯罪人员,自刑事判决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其个人信息都将被公开。12月1日,淮阴区人民法院对4起涉嫌强奸、猥亵未成年人案件进行集中宣判,被告人不仅领到了刑期,还将被公开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照片、年龄、性别和案由,并规定不得从事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工作。
除了淮阴,浙江慈溪、上海闵行也出台过类似做法,引发外界热议。有人认为此举可降低犯罪者再犯可能,也有人认为侵犯了犯罪人员的隐私权。
碰撞
犯罪行为侵害公共利益,公众享有知情权
隐私权保护的隐私,是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个人隐私一旦涉及公共利益,则无隐私可言。对于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公众享有知情权。
犯罪人员对其他个人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和潜在的危害性,将其个人信息予以公开,能够使其危险性和潜在危害性公之于众,使更多人保持高度警惕,防范其实施侵害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杨立新
公开做法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儿童保护意识
淮阴的做法既可以提升儿童的识别防范能力,也可以增加罪犯的附加犯罪成本,对其他潜在危险人员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有助于整个社会儿童保护意识的提升。
在儿童最大利益面前,性侵害犯罪人员的隐私应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针对这类特殊人群,“隐私保护”不应成为信息公开的障碍。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张雪梅
此举强化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从业禁止”和“公开信息”的尝试,都延伸了司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触角。性侵未成年人的罪犯,通常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反复实施性侵行为,所以通过信息公开、从业禁止等措施,有助于减少他们性侵未成年人的几率。
目前,我国针对“从业禁止”有法律根据,基本上分为几类:一类是对相关犯罪记录进行登记,例如登记在相关网络平台上;另一类是禁止性侵人员从事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工作,如学校、幼儿园、妇科、儿童乐园等机构。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宋英辉
公开罪犯信息对其家人副作用大
对社会公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个人信息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规定。把这些犯罪人员名单录入有关未成年人的单位、岗位,设置就业黑名单有借鉴意义,但向社会公开这些犯罪人员信息有很大副作用。这些信息公开后,犯罪人员的家人及其未成年子女也容易被识别出来,将给他们带来伤害。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永杰
公开于法无据,限制从业要有时限
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法院公开罪犯的个人信息,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和有关依据。
根据刑法规定,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参照刑法的精神,即使“从业禁止”,也该有个期限。
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昌松
- 四川蓬安就女公务员遭性侵案整顿2011-11-23
- 新疆一教育局官员夜闯民居性侵35名女性2011-11-03
- 党报驳斥网络扫黄致性侵案增多说法2014-09-06
- 女童被性侵 民事赔偿仅获1098元?——儿童性侵现状调查报告(下)2016-06-02
- 黑手伸向校园 幼女成为“猎物”——内蒙古满洲里多名初中女生遭性侵事件调查2016-07-10
- 利用社交软件性侵未成年人案增多 如何远离“狼友”2017-12-13
- 性侵男童:不应再被忽视的罪恶2015-06-02
- 全国妇联权益部有关负责人就湖南祁东多人性侵未成年女孩恶劣案件表示:如此道德沦丧的恶行必须依法严惩2019-11-21
- 各地陆续建立数据库 性侵未成年人者将被禁止从业2019-06-24
- 被女公务员实名举报性侵官员已逮捕201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