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从三场重要外交活动看习近平的全球视野

2019-05-18 10:50: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网记者 赵银平

  【学习进行时】2019年三场重要外交活动近期相继亮相: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三场活动,习近平都发表了重要讲话。从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习近平的全球视野和宏大眼界。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与您一起感知。

  春和景明、花开灿烂之际,中国也迎来了主场外交的繁忙时刻。

  4月2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4月28日,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紧凑的鼓点,热烈的氛围,众宾云集让古都北京的春光更显明媚。宏大的视野,切实的主张,中国方案让“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更加亲密。

  “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近6年。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成为“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面向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怎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习近平“胸有成竹”。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一方面,他着眼全球,提出3点主张:“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另一方面,他立足中国,宣布下阶段中国对外开放5大措施: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既有格局,又有布局;既有大气,更有静气。

  精谨细腻,笔笔有章法,这样一幅“工笔画”,怎能不让人期待?

  襟怀磊落,步步求共赢,这样一条“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怎能不应者云集?

  写下了《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的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说:“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从2013年的那个秋天,到2017年的雁栖湖之聚,再到今年的春天之约。回望过去,我们有理由“登高赋新诗”,憧憬明天。面向未来,我们更有信心,“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北京世园会——“春风花草香”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地球的生态环境不再适合生存了,人类将何以自处?

  对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高度重视,紧抓不放。

  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说:“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读懂了这两句话,便读懂了习近平5个“追求”的苦心与眼光。

  ——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

  ——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治理精神。

  ——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5个“追求”,切中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痛点,提出了可行的中国方案。言辞恳切、思虑长远。这是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赢之路,这是为人类谋长远之举。

  读懂了这5个“追求”,便读懂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亿万中国人,用行动在地球上刻画出一条绿色足迹:美国航天局的卫星数据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一个个事例,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虚言。曾让人“感冬寒秋肃,叹人稀鸟亡”的塞罕坝成为“华北绿肺”,资源总价值在2017年就达到200多亿元,投入与产出比1∶19.8;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原本黄沙漫漫的恩格贝成了生态示范区,一片片苜蓿散布其间,136座温室里种着各种瓜果蔬菜……

  “我希望,这片园区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能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殷殷期望,为中国,为世界,为人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样的美丽世界,需要我们世世代代努力呵护。

  文明交流互鉴——“繁花春满园”

  5月的北京街头,形似盛开牡丹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分外醒目。这朵“文明之花”用六个花瓣将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包罗,瓣瓣互动、手手相牵,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也寓意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

  为何要强调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

  因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中华文明更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开放的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因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需要文化文明力量”。要建设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需要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对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正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探索者。他说,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都留下了他探索文明交流互鉴的足迹和思考。

  中国,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这是一次激发文化共鸣点、维护文明多样性的旷古盛会,更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面向未来,与4点主张相配合,习近平还以4个“中国愿……”表明了中国不懈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态度和行动。有言有行,有主张有谋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国从不缺席。

  “繁花春满园,群生则锦绣。”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从中国而亚洲而世界,让姹紫嫣红的亚洲文化之花尽情绽放,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这才是世界该有的样子!

  中国方案——“百事得其道者成”

  中国三场重要外交活动,高朋满座。习近平三次重要讲话,赢得喝彩。因为中国秉持公心,“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因为中国秉持大道,“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这个公心,就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个大道,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也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合作还是对抗,冲突还是对话,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2017年1月18日,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从全局和全球视野,以哲学和历史高度,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何去何从”这个根本性问题,为世界和平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有中国方案,更有具体的中国主张和实践。无论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保护环境5点追求抑或文明交流互鉴4点主张,都是结合中国发展和国际合作大局,为中国谋也为世界谋。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有识之士也已经看到中国之“道”的历史眼光和天下情怀。“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中国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这样评价。“建立一个没有纷争、所有国家都获得发展、所有人都幸福生活的世界,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说,“将理想变为现实,需要政治家高瞻远瞩,并尽最大努力付诸行动。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并且中国具有实践的能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因为相知,千山万水只等闲,四海宾朋聚北京。“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为了共赢,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不懈前行。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