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效力显著 空间充足——海外人士好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2019-05-23 12:12: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财经观察:效力显著 空间充足——海外人士好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新华社记者

  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始终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最新宏观经济数据也印证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和韧性。海外观察家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稳”字当头效力显著,应对风险的政策空间充足,中国经济前景可期。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4%;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保持平衡。

  1至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42%;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内需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6.2%。此外,今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7.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比重达47.7%,显示消费正在升级;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7.8%和6.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多、国际贸易局势趋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世界经济“逆风”而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交出“亮眼”成绩单实属不易。

  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看来,三大变革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质量变革意味着经济增长从总量先行到量质并重;效率变革意味着经济增长从依赖要素投入转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升;动力变革意味着服务业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中国经济将以产业升级等方式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这样的调整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中国要进一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必须依靠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等来完成。

  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海外观察家认为,尽管国际经济环境阴晴不定,中国经济总能沿增长轨道稳定前行,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通过持续改革开放释放内生增长动力、通过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让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发挥各自优势。

  近年来,中国加快国企和财税金融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有序推进。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接连破题,一些久攻不下的难题逐步突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被进一步扫除。

  从首家外资独资新能源汽车公司、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到首家外资控股保险公司,从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到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高层次的开放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美美与共。

  有海外学者认为,近年来中国改革稳步推进、清障破阻,外商投资法审议通过等扩大开放的一系列举措加速落地,都将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增强中国经济和企业的竞争力。得益于此,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更具活力,巨大的发展潜能将被释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表示,中国经济政策稳健且有效,全球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国的持续发展。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也认为,中国经济企稳的原因在于中国政府果断采取行动,综合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

  因此,IMF不久前在下调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的同时,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中国也成为全球唯一被上调今年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参与记者:钱铮、刘春燕、李萌)

责任编辑:赵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