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时评丨创新求变,生态环境要站好“C”位
生态“C位”出镜 发展“高位”争先
如果以时间较短长,相城是姑苏稚子,2001年设区,今年才成年;如果以条件论底蕴,相城是苏州洼地,设区之初,产业基础薄弱,被称为“苏州北大荒”;但如果凭质量看发展,相城是当之无愧的“后起之秀”,2018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同比增长20.6%,增速位列全市之首。
在全国的设区市经济版图中,苏州是毫无疑问的T1级别,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团队”中脱颖而出?答案就是选准“C位”生态支点。
曾几何时,相城是苏州重污染和散乱污企业的集聚区,但相城人明白“抱残守缺”只会“山穷水尽”,只有“破立并举”才能“事半功倍”。
2017年以来,相城“让落后企业下场”,主动淘汰重污染企业1083家,总量和关停率均为苏州第一,整理土地7700余亩,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请优质生态上场”,投资逾20亿元,修复湿地超2000亩,“筑绿巢、引金凤”,为可持续发展保存了珍贵的生态空间。“引优质项目进场”,中航工业、航天科工、美的、中国平安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相继落户,为相城发展赢得了未来空间。
与此同时,相城的转型发展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2018年全区环境信访总量同比下降约20%;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的总体满意率为88.6%,同比提升6.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对立,破坏生态环境可以换得一时微利,却绝了子孙粮、断了子孙路。只有勇于让生态“C位”出镜,才能带动经济“高光”起舞、实现发展“高位”争先。相城经验可为资鉴。
作者:孙健
创新求变勇立潮头逐新高
现在的散乱污企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苏南乡镇企业崛起的代表,一些企业至今仍沿袭着那个时代的工艺设备和管理模式。这些散乱污企业不仅对环境容易造成污染,而且单位GDP占用的土地面积也远远高于目前当地平均水平。
以苏州相城区占地2100亩的96家印染厂为例,每年税收1.0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到2000万元。再综合考量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曾经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俨然成为了拖后腿份子。
土地指标是有限的、资源要素是有限的、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如何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挖掘区域发展潜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物极谓之变,唯变不破。以相城区为代表的苏州地区正创新求变:以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破题,淘汰低端落后产能,腾挪发展新空间,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亩产论英雄、创新论英雄,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已走过了40年,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时代当有新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蓝图已绘就,苏州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答卷。
作者: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