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北京专项整治医院“号贩子”(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

2019-09-06 15:34: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要号吗?专家号”“看啥病?都能挂”……在北京知名医院周边,不少“号贩子”频频现身,对他们的存在,人们在一次次的无可奈何中,似乎早已见怪不怪。

  “号贩子”就真治不了吗?“要痛下决心打掉‘号贩子’,切实解决这个痼疾。”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市聚焦人民群众长期深恶痛绝的“号贩子”问题,市领导带头推动,开展专项整治,“号贩子”问题线索明显减少,不少大医院连续保持“号贩子”活动指数零记录,网络抢占号源现象明显下降。

  “以前医院边上‘号贩子’多得是,现在想找都很难。”8月30日下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带孩子从山西来京复诊的李进龙跟记者聊起了他的“挂号经”。

  “一个月前,首诊是用手机挂的号,复诊医生直接就给预约。”李进龙介绍,他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在手机上成功挂到了眼科号。其间着急,也托朋友到医院周边找过“号贩子”,但全无踪影。“找不到反而踏实了。挂号难问题需要长期解决,怕就怕‘号贩子’在里面捣鬼。现在这样,挺好。”

  北京医疗资源集中,“号贩子”问题由来已久。供需难平衡、作案成本低、患者认识有差异等因素,都导致这一问题屡禁不止、屡打不绝。而随着与管理部门和医院的长期博弈,“号贩子”的手段也开始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介绍,其实打击“号贩子”的行动一直在开展,这次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通过这次主题教育,大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魏文斌表示,“不忘初心,就要敢啃‘硬骨头’,解决‘老难题’,涉及群众利益,就要敢担当勇作为。”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针对“号贩子”问题,北京市成立了整治工作专班,建立重点医院“一院一册”台账,“一院一策”提出整治措施。通过线上搜索、线下暗访、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等渠道,全面摸排“号贩子”活动线索;同时,安排12个暗访组每周开展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反馈、限期整改。市卫生健康委建立了医院“号贩子”密度指数,对20多所医院进行排序,每周通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截至目前,共搜集网页500余个、信息5000余条,线下暗访巡查重点点位442户次,发现涉嫌“号贩子”线索82条,已全部及时处理。

  北京市卫健委负责人介绍,为加强打击力度,北京市还建立了卫生健康、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联动机制,对重复挂号、挂多个科室号的异常行为进行梳理,开展清理整顿。对经查证属实的“号贩子”案件,实行“一案三查”,即查“号贩子”本人、查与“号贩子”相勾结情况、查充当“号贩子”“保护伞”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全市已打掉“号贩子”团伙两个,对70余名“号贩子”进行行政处罚、刑事拘留等。

  北京市已在重点医院完善技防手段,建立对可疑挂号行为的慢速排队机制。在北京同仁医院地下一层的监控室,一套AI人脸识别系统正在进行测试。在它后台的资料库,已经存入了北京几十家医院共享的“号贩子”照片信息。“这套系统连接的是覆盖院区的700多个摄像头,可以进行实时监测、比对和报警。”北京同仁医院保卫处处长马洁说,“只要资料库里的‘号贩子’进入院区,一抓一个准。”据了解,人脸识别系统用于“号贩子”治理的做法已经在20多所大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北京市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治“号贩子”绝非一日之功,虽然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成效显著,但距离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今后北京将继续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整改,驰而不息抓落实,不彻底解决问题不收兵。

责任编辑:张佳伟
新闻关键词:贩子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