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中国最大沙漠边缘长出“海水稻”,亩产超千斤

2019-10-27 07:25:00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27日讯 向盐碱地要粮,在盐分高达15‰的土地里种粮,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在重度盐碱地、被视为“农业的荒漠”的新疆岳普湖县,这一神话已经变为现实——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岳普湖县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理论亩产结果为546.74公斤/亩。

   

   

  全国首批耐盐碱水稻试种试验点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吃上我们自己种出的大米。”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阿热盖买村村民巴拉提·依迪热斯看到丰收的水稻很激动。

  “该海水稻试验田试种面积300亩,试种地块含盐度高达17‰左右,pH酸碱度超过8.0,属重度盐碱土地。”10月26日,袁隆平海水稻研发团队成员王琦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试点田使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四维改良法,包括要素物联网、土壤定向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耐盐碱水稻)。

  岳普湖地处喀什地区最低处、盐碱化比较高,试验地耕种前土壤表层盐碱层厚度达5cm,农作物很难存活。整个县90%的耕地受到盐碱化的侵害,很多土地无法开垦和耕种,有的已经弃耕。长期以来,土壤沙化、盐碱化制约着岳普湖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8年,山东省援疆指挥部、泰安市援疆指挥部、岳普湖县政府与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对接,引入了耐盐碱水稻试种项目,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阿热盖买村成为全国首批耐盐碱水稻试种试验点之一。

  据悉,“海水稻”是指在盐碱地上也能生长、能够耐盐碱地的水稻。2018年5月,袁隆平团队在新疆、黑龙江、山东、浙江和陕西的六大试验基地同时插秧海水稻,开展试种试验,为中国大面积盐碱地筛选优势海水稻品种。

  “当年新疆岳普湖县试验田亩产达549.63公斤,排名第一,超出袁隆平院士最初设定的亩产300公斤的目标。今年扩大了试种规模。”王琦骄傲地说,这也标志着首次在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盐碱地上试种“海水稻”取得历史性突破。

   

  万亩戈壁盐碱地变身“良田”

  今年8月23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曾在岳普湖县现场看到,试验田里200多个品系的海水稻长势良好,放眼望去,高产攻关试验田、品系对比试验田、肥料试验田、土壤调节剂四片试验田,一片绿油油。

  王琦说,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选取在新疆试种的海水稻品种,不仅可以耐高盐碱环境,持续耕种三到五年后还能有效降低土地盐碱度。

  “海水稻有吸收盐分改良土壤的作用,预计岳普湖县盐碱地在种植海水稻3年以后,盐分会降到3‰左右,就能把盐碱地变成沃土可植的高产田,将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王琦介绍,耐盐碱水稻的种植不仅可以养活更多人,对土地改良也有很大的作用。海水稻种植过程中运用四维改良法,并结合多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已将土壤中的含盐量由15‰以上降到7‰左右。

  “全乡有1.5万多亩的盐碱地,希望海水稻能够大面积推广。”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阿里木江介绍说,参与海水稻试验田管护的巴依阿瓦提乡村民也期待这种神奇的水稻,可以将全乡1.5万亩戈壁盐碱地改造成良田。

  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新途径

  海水稻的种植,也点燃了巴拉提内心的致富梦想。自从海水稻试验基地在这里建起来以后,巴拉提就成了基地的第一批试验员,每天有150元的工资,还学到了种植技术。一个月后,他又把女儿叫来一起学习育秧、插秧、管理等技术。

  “海水稻在家门口种成功了,我特别高兴,以后可以在自家的田里种植水稻,为脱贫致富打开了一个门路。”巴拉提的女儿热汗姑·巴拉提说。

  岳普湖县还引导当地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由基地统一提供农资和植保技术,种植出的水稻统一回购,为当地的农民脱贫增收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开辟新渠道。

  2019年6月3日,岳普湖县在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举行海水稻插秧暨现代化农业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海水稻种植过程中,当地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全程参与育苗、插秧、管理,掌握了海水稻种植技术。海水稻的推广,必将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一条新途径。”王琦说。

  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亩产600公斤计算每亩可出产大米约420公斤,盐碱地水稻因品质优良可以高出一般大米价格售卖,每公斤按1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到4200元。

  泰安援疆指挥部民生组组长丁大伟介绍,“海水稻”的不断推广,将对岳普湖县甚至南疆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实现增收、脱贫致富产生深远的影响。把昔日的盐碱地变成高产田,将为全疆的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新疆目前有近亿亩盐碱地,受不同程度盐渍化危害的耕地占全区总耕地的30%,通过海水稻推广改造盐碱地,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