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金融深1度: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加速推进

2019-12-10 21:26:00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视频链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9日讯 9月份,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项改革举措纷至沓来,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加速推进。“深改12条”对资本市场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如何看待资本开放、科创板等热点话题,中国经济网近日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和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进行权威解读。

   

  “深改12条”对资本市场发展意义深远

  陈道富:“深改12条”是在金融工作会议以后,贯彻整个金融战略的一个具体的举措,它对发挥好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尤其是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既着眼于长远、长期的制度供给,又着眼于当前资本市场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是全面的、系统的针对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刘  哲:“深改12条”既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性部署,同时也是通过深度调研而形成的改革的12条,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未来可能更多的进入到了落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阶段。“深改12条”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更广、更深和更实。更广,虽然只有12条,但涉及资本市场的市场环境,各个市场参与主体以及市场监管、市场风险以及对外开放的方方面面。更深,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在金融领域深层次的一些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更实,大的改革框架确定了之后,未来这个12条应该还会出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进入了出实招、见实效的阶段。

  资本市场加速开放带来多重机遇和挑战

  陈道富:应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服务层面上的开放,另外一个层面是资金的跨境流动。国外的一些机构,带着它的理念,带着它背后所代表的客户资金的特征,然后参与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总体上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多元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在这个市场里面相互碰撞,能够使这个市场能够有多元的投资理念,多元的投资风格,能够推动市场能够有所更加稳定。

  当然挑战也是有的,包括监管和宏观两个层面,如何容纳多元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主体,这个过程对监管部门会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加具有包容性,制度设计更加具有灵活性,更加市场化和法制化,更加包容。跨境资金流动对宏观调控和经济稳健带来一定压力,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是化挑战为最好的机遇,逐步提高宏观调控,特别是在开放的、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能力。

  刘  哲:从资金角度上来说的话,我们不断融入国际市场,包括被纳入类似MSCI的一些指数,短期来看可以带来一些增量资金,但最重要的是可以对中长期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以及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关注点,以及整个资本市场制度的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资本强国之路的必经之路。同时也要看到,海外资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波动风险是基于全球或者是其他国家的风险,如何来应对这方面的挑战,对于中国是一个新问题。

  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刘  哲:科创板的推出,无论是对于中国整个经济转型,还是对于与国外制度的对接,都具有战略意义。不能把定位仅仅局限在增量领域的一个试验田,更多是需要走向存量领域的引领作用。初期不能一刀切,可能还要有一个过渡期,让核准制和注册制有一段时间的并行,尽量减少对于市场,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制度性、阶段性的冲击和成本。

  陈道富:科创板的注册制、新的定位、交易和融资制、退市制度,都给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制度创新和尝试。原有的制度有很大的约束和限制,科创板把这些束缚都打开了。科创板的推出克服了科创板加注册制可能带来的波动,我觉得非常成功,其他制度在尝试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和借鉴。

  以公募基金为切入点 培养市场长期投资理念

  陈道富:中国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投资者,缺乏长期资金,也缺乏长期投资理念,或者说被证明能赚钱的长期投资理念。要使中国资本市场能够更加关注价值投资,形成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从公募基金入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使它的行为具备长期投资的基础,使得整个市场的投资风格逐步向机构投资风格来转变,使得资本市场真正与宏观经济共成长、共波动。

  刘  哲:还有一个必须重视的就是中长期资金推出的初衷,和执行会不会发生偏离。如果说公募基金和养老基金就是中长期资金,但是如果他们的考核的机制不发生变化,交易理念不发生变化的话,这些中长期资金有可能会被市场中短期的波动所干扰,进而失去中长期资金的性质,这点非常重要,一定要保持初心。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