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从“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2020-01-13 19:35: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有着深厚的文明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自觉坚定地与中华灿烂文明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没有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力量引领是办不到的。在当代中国,这一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最本质的特征。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五年来,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这一世纪工程空间上横跨大半个中国,时间上耗时五十多年,涉及众多部门地区,却能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整个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而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良传统。国家的凝聚统一,离不开领航力量。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更加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领导各项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党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全国一盘棋的磅礴伟力。

  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家国情怀、共同的精神追求,遍及中华大地,贯穿华夏神州

  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中华文明有着具有极强向心力、凝聚力的“大一统”传统。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可以说,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拥有13亿多人口而又精神上文化上高度团结统一的国家,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紧密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长期执政,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四个“独一无二”的背后正是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巨大向心力与凝聚力。

  《汉书·王吉传》中曾以“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来描述中国社会“大一统”的本质属性、阐释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取得“大一统”的原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何谓“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家国情怀、共同的精神追求,遍及中华大地,贯穿华夏神州。有了这些“共同”,才有了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有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繁荣兴盛,有了中国社会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风险挑战严峻。迎接挑战,化解风险,首先要把整个社会团结凝聚起来,让中华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作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中华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新时代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首先体现为要有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道理。在新时代,“同风”同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贯”贯的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而这一切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

  早在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际,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欧洲工人运动尤其是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时,就明确提出党的集中领导的必要性:“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攻击点上。”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巴枯宁的“支部自治”等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如果没有集中的领导,没有权威,党就不可能成为坚强的统一组织,不可能有统一的行动。1871年,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他在1873年发表的《论权威》一文中特别强调,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一个有权威的政党一定要有领导核心。对于领导核心,毛泽东讲得很形象也很明确:“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核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全党必须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可以真正集中力量办大事,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我们之所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根本上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作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及其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出现过不少的政治组织、政治团体,但他们不仅没有能树立起凝聚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旗帜,甚至连其组织内部都统一不起来,各自为战、一盘散沙。而中国共产党则与这些政治组织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不仅把中国共产党组织起来,更把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社会高度组织起来。这一鲜明特征与独特优势贯穿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也必将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

  新中国70多年的国家治理实践表明,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也就谈不上“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我们今天讲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正因为党中央有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各级纪委和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都能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都能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都能贯彻落实。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这样,国家治理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也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则天下之势一矣”。

  党的领导,根本上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作用。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正是因为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统领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领导的各项制度,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等,都是确保党的领导切实实现的科学制度安排。我们要在坚持和完善的同时,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的中国“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这次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

  ——2019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2019年9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9年6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

  ——2018年1月15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的讲话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2017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

  ——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

  ——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

  清同治十年成都书局摹刻殿版《汉书》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汉书·王吉传》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中国古人推崇的一种政令统一的大一统状态。这句话的大意为:《春秋》所推崇的大一统,是全国各地风俗教化相同,九州方圆政令贯通划一。“大一统”概念最早出自《公羊传》,意为“尊崇一统”。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一统”的追求始终未变。春秋时期,孔子修订《春秋》,包含“大一统”思想。到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已成为当时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主流。基于这种认识,各族人民都把维护国家统一看作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与责任。尽管在一些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主流。而且不论分裂的时间有多长、分裂的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这一典故,意在强调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事。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汉书》等史书上的典故,他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王雅婧 整理)

责任编辑:黄钰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