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行稳致远 京津冀协同发展6年取得诸多惠民实效

2020-02-26 21:55: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鲍聪颖)2月24日下午,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召开视频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过去6年来取得的成效。北京市发改委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说,六年来,北京市自觉把首都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与津冀协同联动,取得了积极进展。

  交通“一体化”

  一卡通行京津冀区域地级市以上城市

  交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撑和骨骼系统,在协同发展初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自2014年京昆高速北京段与河北段互通以来,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造新高,已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1167公里。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同时京雄高速、G109新线高速等还在持续推进建设中。

  去年9月,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北京“飞”入“双枢纽”时代;年底京张高铁开通,把张家口纳入“环首都1小时交通圈”;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公路交通更加便捷通畅。

  “6年来北京市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全部打通,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大部分已经消除,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北京市交通委协同处处长赵阳说,2019年6月,交通运输部及三省市交通部门共同签署了备忘录,“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全线绕出北京市域”迈出关键性一步。

  另外,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作为环绕首都、连接多个市县、有效串联7条首都放射线国家高速以及多条普通国道和省道的首都高速公路外环线,对北京市及周边省市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软件”方面,三地不断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推进政策法制协同:一卡通已覆盖北京市区全部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线路,目前已实现京津冀区域地级市以上城市全部互联互通,并实现与全国288个城市互联互通;出京公交线路达到41条,线路总长2826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40万人次,已基本覆盖北京市周边毗邻区域。

  三省市联合印发多部交通管理办法,2019年完成京津冀规范性文件交叉共享30部。三地在执法内容上由单纯执法拓展到信用联合惩戒,联合查处、相互移送跨省区市违法违章案件及线索800余起。

  疏整促有序推进

  六年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759家,疏解提升市场631个

  北京市严格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要求,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2.28万件。2014至2019年,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759家,疏解提升市场631个、物流中心122个。

  与此同时,北京市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提升公共服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5所学校新校区加快建设。天坛医院实现整体搬迁,老院区腾退。同仁医院亦庄院区等加快建设。

  疏解与提升并重,2019年,建设提升基本便民网点1190个,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5706公顷,“留白增绿”完成绿化1686公顷,城市环境秩序明显改善。

  协同创新步伐也加快: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1063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科技创新园区链加快形成。

  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地将加强产业政策衔接,围绕雄安新区产业定位,支持雄安新区发展。促进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联动发展。京津冀相互支持,共同办好国家级展会,组织策划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议题和对接活动,打造产业合作对接交流平台。以举办冬奥会为契机,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协同共建。

  “两翼”张开

  副中心和雄安将实现一小时通达

  北京市围绕打造北京重要“一翼”,科学编制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共涉及35个部门、165个单位,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北京学校小学部开班,首批招生300余名,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

  此外,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和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实现开工,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建成通车,城市绿心完成绿化8000亩,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开工建设,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建设进入设施安装阶段。

  “去年11月30日开工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的交会处,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综合局副处长徐俊表示,该项目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预计2024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建成后,通过京唐(京滨)城际和城际铁路联络线,可以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在支持雄安建设方面,北京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10余家市属国企参与支持建设。目前,“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并对口帮扶4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北京PM2.5下降51%,京津冀区域下降46%

  2014年至2019年,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市从2014年的85.9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51%,京津冀区域下降46%。

  “2016年,京津冀三地率先统一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警分级标准,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联合应对,实现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生态环境部等十部委、北京市等六省市自2017-2018年秋冬季起,连续三年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加大治理力度,改善了区域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

  梁文玥介绍,三地已经建立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了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等工作制度;同时还将联动执法机制进一步向区(市)县一级下沉;多次针对区域内电力、钢铁、冶金、焦化、水泥等行业高架源,冬季供暖燃煤锅炉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以及当地应急减排措施进行联合检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联合公安、水务等部门,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断面,开展同期、同步执法,联合打击交界地区突出环境违法问题。

  此外,北京按月组织开展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与河北省共同启动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雄安新区上游流域综合治理。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北京与河北重点医疗卫生合作34项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稳步推进,医疗方面,北京市卫健委委员、市中医局局长屠志涛介绍,目前,在推进京张、京承、京唐、京廊、京保等重点医疗卫生合作项目34个,并取得阶段成效。

  例如,天坛医院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合作,成功打造出可复制推广的“天坛模式”;同仁医院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合作共建,探索建立利益共享的“同仁模式”;积水潭医院等市属医院分别与张家口市相关医院共建合作,为推进普及京张冰雪运动、筹办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提供医疗保障;朝阳医院等市属医院对口支持燕达医院,帮助其于2018年成功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医院门急诊量较2014年合作初期增长4倍,出院量增长5倍。

  据统计,河北来京就诊患者已由2013年的940万减少到2018年的770万,帮扶作用显现。屠志涛介绍,2018-2019年度,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达到36个,互认医疗机构达到411家;176家医疗机构的21项医学影像资料实现共享。

  此外,京津冀公共卫生领域全面合作有序推进。三地卫生健康部门签署20余项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推进包括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妇幼健康、老年健康、精神卫生、综合监督、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协同合作,通过业务交流、培训、演练、搭建共享平台等多种形式,促进京津冀三地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协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据北京市发改委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介绍,目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京津冀三地迅速建立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在人员流动引导、交通通道防疫、防疫物资保障、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联系,针对跨省通勤人员,协调北三县及固安等环京6个区县通过“一信、一卡、一证”等方式,方便通勤人员出行,保障出入便利。

  积极推动环京周边地区实现通勤人员14天隔离政策统一标准、政策互认;协调天津市针对返京大人流和通勤人员疫情防控,专门采取相关措施;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疫情防控和协同发展工作“两不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北京市正在对照国家的工作要点,研究制定2020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要点,确保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任务。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将认真谋划好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做好“十四五”规划,抓好各领域任务落实,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便捷快速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推进产业对接协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