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他们是谁?
鲁网3月17日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感谢每一位武汉人民,我也将尽全力去打好这场战斗”
1993年出生的王奔,去年刚由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分配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完成了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
医院第一批医疗队出征武汉后,王奔义无反顾向医院提交增援武汉申请,“希望能在国家急需的时候,上前线贡献一份力量。”
2月6日,刚结束两台急诊手术的他,接到医务处电话,通知他入选了第三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来不及多想,王奔匆忙收拾行李准备驰援武汉。
紧张的动员会、整理物资、防护用品使用紧急培训及考核、熟悉工作环境……2月8日,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二天,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独立接管的新病区正式开诊。
医疗队用一流的诊治水平、护理技术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带去支持和力量。
除了参与救治工作,作为北大医学援鄂医疗队第四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奔还注重在一线发展党员,组织进行了沈宁同志与张佳男同志的发展工作。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作为此次写信执笔人之一的王奔十分激动、备受鼓舞。他说:“我们‘90后’已经长大了,关键时刻,也是有担当的。感谢每一位武汉人民,我也将尽全力去打好这场战斗。”
“把用心、担当和温度带给武汉人民”
1990年出生的吴超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也是此次给总书记写信的执笔人之一。
1月28日,吴超主动报名支援武汉;2月6日,他接到医院通知,立即准备第二天奔往武汉。真正出发前的他却胆怯了,不是因为怕被感染,而是担心面对一个未知的疾病,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应对。在受到同科室的老师和同事暖心鼓励后,吴超信心满满地踏上了援鄂之路,在元宵夜正式开始了工作。
在危重症病房隔离区收治危重病的日子里,他经历过气管插管、有创无创呼吸机调整、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俯卧位通气、休克抢救,工作紧张而忙碌,而他和同事们也不断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还担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发挥着党员在抗疫前线中的带头作用。
作为第一批“90后”,吴超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随着‘90后’逐渐成长,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我们也在逐渐地成长、逐渐地强大。不管是这次抗疫的胜利,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觉得‘90后’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生日愿望是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2月17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科护士张佳男在武汉度过了28岁生日。这位在与病魔争分夺秒的战场上刚刚过完28岁生日的年轻姑娘,已经是危重科的“老人”,参与过多场急难险重病患的救治工作。
(图左一为张佳男)
她是正月初一接到命令,正月初二到达武汉的。出发前没有来得及多想,因为“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是感动的,感动来自我的病人。”在张佳男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曾经在给病人输液时,一位年迈的老人给她“打气”:“你们戴着防护手套,手会滑,不要害怕,多扎两针没有关系。”还有次给病人发药,一位年轻的患者高兴地跟张佳男打招呼,“我们都没见过你们的样子,但是很熟悉你们的声音,谢谢你们来武汉!”
她还在日记里写道:“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生日愿望?我会说: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愿病人早日出院,战友重逢故里。”
1998年抗洪救灾时,张佳男还是个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阻挡洪水时的她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名“战士”。2018年12月,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援鄂的一个多月以来,亲眼看到身边的共产党员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更加坚定了她入党的决心。她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在2月25日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现在,我是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了,我要将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上。”
“此去一战,不胜不归,尽我所能,不计生死”
走出隔离病房,脱下防护服,郭新月长出一口气,瘦弱的身板上贴着汗湿的秋衣。
大年初二,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的9名护士积极请战,28岁的郭新月第一个报名。“此去一战,不胜不归,尽我所能,不计生死。”请战书上,他言辞坚定。“我家有兄弟三个,如果我……家里还有两个哥哥,让我去吧!”这句话,让护士长红了眼圈。
最难的是如何向家人开口。2月6日,出发前一晚,郭新月拨通了电话。“爸,我要去武汉支援了,明早的飞机,您多保重身体!”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担忧、不舍、骄傲……父亲郭建民的心里五味杂陈。“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父亲略带哽咽的声音让郭新月泪流满面,半晌不敢回话。
刚到武汉的时候,机场没人、路上没车,郭新月体会到了“逆行者”的感觉,甚至有想哭的冲动。第一天上班,厚实的防护服令人缺氧,他感到头晕、恶心、想吐,但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寒冷的武汉,郭新月却感受到了温暖:住的地方有电褥子、暖水袋,每天有很多人关心他,微信都回不过来。
3月14日,郭新月在微博写道:武汉已经是我除了北京和哈尔滨,待的时间最久的城市,期盼疫情结束,再赴武汉,共赏这座英雄城市的风貌。
郭新月在前方奋战,而他的两个哥哥也加入到村里的志愿防疫岗。哥儿仨全是党员,身在两地,心意相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国利 沈东方 图文综合自新华社、光明网、北京大学新闻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