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天丨上海专家陈尔真的武汉时间
鲁网3月27日讯 “尔真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他甚至有点寡言少语,如果他穿着白大褂走在瑞金的马路上,谁也不会知道他经历过的波澜壮阔。”
在同事宁光看来,陈尔真经历过SARS、汶川地震等大事件,做事雷厉风行,做人低调谦虚。
1月28日,他带领上海第三批援助武汉医疗队148名队员火速集结,去机场的路上才告知家人自己的行程。
3月22日,他带领医疗队踏上归程。谈及家人,陈尔真落泪了:“我想对去世的父亲说,你做医生的梦想我实现了,但你却没有看到。你的儿子做到了,请放心……”
“我们必须重新训练”
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早出晚归、随叫随到是陈尔真的常态。
到达武汉后,医疗队接管了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所有的危重症患者。陈尔真带领的是一支混编队伍,当务之急是梳理出高效的运行机制。为了便于管理,陈尔真先把队员们分成医疗组、护理组、后勤保障组等8个小组;又完善了每日例会制度,以便及时沟通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为了让队员们做好个人防护,陈尔真连开六场培训会。“平时我们很少碰到这样的传染病,除了17年前的SARS,所以必须重新训练。”对于传染病的诊治过程,陈尔真并不陌生,因为2003年上海首个SARS病例就是他收治的。其中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严格规范队员们进出病区的步骤:比如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不能走回头路;比如工作结束后,队员们必须沐浴更换清洁衣物……
“我们达到了预期目标”
刚到武汉的那段日子,陈尔真面临的考验很多,与病魔赛跑的时间非常紧迫。武汉第三医院临时改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硬件却达不到救治重症患者的条件。多位患者因为医院供氧站供应压力不足、吸不上氧气,病情急转直下……
“每天四五位病人死亡,殡仪馆的车一起拉走,我真的感觉很无助。”陈尔真顶着压力多方奔走,终于在院子里新建了两个大氧气罐,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的病亡率。
在上海医疗队的努力下,每位患者都被分级、分类管理,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更是“一人一策”。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只要危重症患者出现治疗拐点,就会被转出ICU重症监护室。
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332人,其中(危)重症患者237人。到目前为止,治愈出院总人数278人。陈尔真说:“我们的治愈率高达83.7%,达到了预期目标。”
“快报事实,慎报原因”
从最高峰的三个病区、145张病床到3月6日的两个病区、85张病床,陈尔真感触良多:“关掉一个病区,尽管有阶段性胜利,但是我们的士气不能减。尤其是安全医疗质量方面要更加关注,真正实现做细做精。”
对于“做细做精”,陈尔真有自己的理解。他提出康复还应包含心理康复:“到了武汉我请他们立即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因为不仅是病人,医务人员也会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产生挫败感。”在疫情期间,光谷院区每日平均心理咨询时间长约300分钟。考虑到有人不便面对面交流,上海医疗队还开通了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心理医生可以跟更多病人交流,定期推送的科普文章也帮助很多人疏导了情绪。
上海医疗队乘机去武汉时,他与执飞机长刘明甫约定春暖花开时带全部队员回家。3月22日,陈尔真与刘明甫在登机口相遇,共同兑现了约定。再次合影,陈尔真瘦了。但谁也没想到,刚刚到达上海的隔离酒店他就递上了新的申请:等隔离两周后,请让我们再次到上海阻击外来输入病例抗疫战的一线,继续战斗直到全面胜利。
3月25日,还在隔离的陈尔真受邀参加网络视频学术交流。他在直播中说:“疫情中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传染病不可怕,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我曾多次鼓励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写日记、做科普。因为理性客观的思考,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