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先富帮后富 白茶传佳话

2020-04-20 10:21: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20日讯 新修的柏油路蛇形爬升,一直通向山的最高处。

  站在海拔700米左右的山巅俯瞰,三四十厘米高的茶树排列成行,20多名身着苗家服饰的采茶女半蹲其间。嫩嫩的茶尖,随着双手上下翻飞尽入背篓。这里是晚春的湖南省古丈县,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漫山翠绿。

  在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有着同样的茶园春色。一株株茶树,见证了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承载着4县贫困群众“茶叶采起来,日子富起来”的憧憬。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两年多来,黄杜村共向古丈县、青川县、普安县、沿河县的34个贫困村捐赠“白叶一号”茶苗1900万株,实际种植5377亩,带动受捐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远 嫁

  1900万株茶苗越千山万水,落户3省4县34个贫困村

  算着日子,盛阿伟卡着点赶到了古丈县翁草村。他是黄杜村党总支书记,心里总搁不下“远嫁”的茶苗。

  “茶树还小,第一次采茶不求量,只摘最顶上的嫩芽,促进横向生长,茶树会越长越壮。”一头钻进茶园,盛阿伟仔细叮嘱。

  对茶树,盛阿伟有着特殊情结:“安吉200多个村庄,过去我们穷得排在倒数几名,靠种白茶才富起来。”

  “我们有今天,靠谁?我们富裕了,该做什么?”盛阿伟至今还记得两年多前那场讨论,最终全村干部群众达成共识:“向贫困地区捐茶苗,教那里的农民兄弟种茶,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富起来!”

  让盛阿伟振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他们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的做法。

  黄杜村村民精选出安吉白茶里最优质的品种——“白叶一号”,作为捐赠种植的扶贫苗。国务院扶贫办和各级各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大力支持白茶苗捐赠种植。

  白茶对降雨、积温、土质、海拔均有一定要求,要想真正发挥帮扶效果,首先要选对捐赠地域。

  2018年5月下旬到6月底,来自安吉县溪龙乡、县农业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集团等单位的技术人员三进中西部地区,行程数万公里,最终选定3省4县的34个贫困村作为受捐地。

  “跑了不少地方,没找到中意的,最后来到地瓜镇大水塘,在一座海拔1600米的荒山上看到遍地山茶花和蕨类植物,专家们露出了笑容。”普安县农业产业发展顾问石明回忆,专家们爬上山坡,“选了好多个点取样,化验结果出来才终于放心了。”

  当年10月,黄杜村茶农捐赠的茶苗陆续运至受捐地。

  青川县青坪村村支书王永明记得清楚,茶苗送来的那天,村里热闹得像过年。装载首批100万株白茶苗的3辆大型冷藏车一停稳,数百名乡亲齐上阵,卸货、栽种,一刻都不耽搁。

  作为受捐地之一,翁草村也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村里聘请长沙市一家设计院按照“茶旅融合”的思路作规划,通过成立合作社、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方式,吸引更多贫困群众参与。

  “我们对村里所有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让村民种惯了苞米的手也能摆弄好茶苗。”翁草村第一书记欧三任说。

  在沿河县志强村,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勇跟着县里的队伍,专程赴黄杜村取经。“平整坡面、栽苗、除草、施肥等,扎扎实实地学了一个星期。”

  先富帮后富,千里姻缘一线牵,19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跨越千山万水“嫁”到了中西部脱贫攻坚一线,3省4县实际种植5377亩。

  呵 护

  技术人员42批275人次赴受捐地指导,确保茶苗茁壮成长

  “先培土,去乱石,施底肥,土打细……”默念着“管护三字经”,青川县青坪村村民焦元会忙着春季田间管理。“山里地力差,当初还担心茶苗种不活,你看现在长势多好!”

  安吉县多为低山丘陵地带,而青川县却海拔较高、降水较少,如何保证茶苗存活?除了精心选择栽种区域,安吉县和受捐地的专家们费了不少心思。

  “头戴帽,身穿衣,脚裹泥。”白茶栽种的技术要领,焦元会张口即来。“把专门配制的生根粉溶在水里,再用细碎的黄泥土搅拌,然后把茶苗裹上泥浆,栽进土里。”

  倒春寒、大风天气都会威胁茶苗生长。青川县茶农用竹拱棚、遮阳网盖着茶苗的“头”,用黑色薄膜护着茶苗的“身”。这一“帽”一“衣”,呵护白茶苗茁壮成长。

  “最缺的是水。”青川县乔庄镇柳河村的203亩白茶园,是村支书柴国基的“心头肉”。白茶苗需水,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茶园海拔高,取水不易,柳河村就建了个水泵站,将河水从山坳抽到山腰,村民们再一担担挑水浇灌……

  在沿河县志强村的白茶基地,茶苗刚栽完就下了雪。看到叶子上结了一层冰碴子,张勇的心一下子就慌了。

  “不知道咋办,只能找外援。”张勇赶紧拨打电话,向刚回黄杜村的技术员求助。“我们按照技术员教的法子,用稻草、玉米秆覆盖茶苗,既不会压坏,又能保温,茶苗几乎没受损。”

  古丈县栽下的茶苗,也经历多次险情。2018年冬天,一场南方罕见的大雪导致部分茶苗受冻;2019年春天才补种的茶苗,到7月又遭遇连续强降雨。

  “安吉县的技术人员很快就赶到了,他们冒着高温奔波,帮村民整理茶园。”欧三任说,两次受灾,先后补种了30多万株茶苗。

  安吉县持续加强对受捐地的后续帮扶和技术指导,两年多来累计派出技术人员42批275人次。作为主力军的黄杜村先后派出35名种茶能手,115次赴受捐地开展种植、管理培训,蹲点指导时间最长的达半年以上。

  在各方精心呵护下,远道而来的茶苗在受捐地扎稳了根,为贫困群众种下脱贫增收的希望。

  生 金

  头茶开采,“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正照进现实

  40岁的龙星美,看着绿油油的茶苗忍不住笑。

  年轻时外嫁,无奈家中哥哥瘫痪在床,70多岁的母亲无人照料,丈夫又在外打工,龙星美索性带着孩子回娘家挑起生活重担,也因此成了翁草村的深度贫困户。

  白茶苗上山,龙星美一家迎来转机。山上的田全部流转给茶叶合作社,一年收入3600元;母亲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在合作社做点零工,一年下来也有8000多元。“家里几亩茶园还入了股,今年肯定能脱贫!”龙星美说。

  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45岁的谈化爱最爱到茶园转,看看是否长草、有没有生虫。丈夫身患残疾干不了活,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的日子一度紧巴巴。

  “在白茶基地学到了管护技术,家里剩下的两亩地都种了白茶。”今年3月,谈化爱一家脱贫了。在普安县,2000亩白茶已覆盖贫困户862户2577人,户均增收4659元。

  “茶园正式投产后,当年茶青净利润将按贫困户、企业、基地村、飞地村4∶4∶1∶1的股权占比分红。”青川县茶办主任刘荣表示,18个村的15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

  如今,3省4县的“扶贫茶”头茶已全部开采,带动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但是,这并非故事的尾声。

  3月12日,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捐赠的31台套白茶炒制设备安装完毕,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白茶加工厂万事俱备。“这些设备一天可以生产700斤干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品质也有保证。”张勇介绍,白茶很娇嫩,人工炒制不仅慢,而且难以把控好温度、时间和翻炒的均匀受热面。“加工好的茶叶全部交给浙江的茶叶公司,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早在签署捐赠协议时,浙江方面就考虑到了受捐地白茶的炒制和销路问题。黄杜村与浙江茶叶集团提前对接,“扶贫茶”全都由浙江茶叶集团包销,并注册了“携茶”商标。

  探索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径,安吉“扶贫茶”的带动作用正在强化。截至目前,普安县新增白茶种植面积10751.7亩,正朝着白茶、红茶、绿茶融合的方向发展;沿河县新增白茶种植面积5030亩,全力将茶产业做成当地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白茶像是一只‘金鸡’,种下去会下‘金蛋’。”欧三任说,翁草村正把山水林田、苗族文化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着力探索茶旅融合。“2019年暑期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人气越来越旺。”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青川县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