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凡人英雄创造“基建奇迹”!为这些雷神山建设者点赞

2020-05-04 17:04:00 来源:光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4日讯 “2月3日上午,接到援建雷神山医院紧急通知后,我们迅速集结300余援建人员,短短三个小时便确定了人员和物资,组建援建突击队……”回想起3个月前援建雷神山医院的场景,中建二局雷神山医院生产技术组组长、对外总负责人赵冰还历历在目。

  “没想过有什么危险,只是觉得那里最需要我们。”2月3日中午,赵冰和工友们从北京出发,次日凌晨2点多到达。他们顾不上休息,连夜集结开会制定援建方案,带领施工队以最快速度转入现场施工。

  施工速度快一秒,就多一分生的希望。经过10天10夜,赵冰等来自五湖四海的援建队伍,参与到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每一位劳动者日夜鏖战与病毒竞速,缔造了“基建奇迹”,也创造了“中国速度”。

  300多通电话是每天的必修课

  2月8日凌晨4点,援建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一阵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尽快向A5病区增派10名机电安装工人,那里进度需要加快,今天务必满足交付条件!”赵冰顶着两个熊猫眼,用手摸了摸发烫的手机,“又打没电了!”

  从7日早6点开始,赵冰的手机每隔四五分钟就会打进或打出一个电话,每天接打三百多个电话,成了他在雷神山医院工地上工作的必修课。每个电话都关系到医院整体施工进度,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保证每个工作面都能正常施工,成为当务之急。

  雷神山项目不同于一般项目,偌大的医院各参建单位投入了逾万人的建设队伍,现场交叉施工忙碌异常。因此,协调好物资同时必须要加大施工资源管理,每天根据工程量和工作内容进行人员、物资的增补,才能保证现场高速运转。“工作不分昼夜,核心都是为了压缩时间。”

  平时寡言少语的赵冰,此刻也变得“啰嗦”了起来:一边协调现有人员与物资投入生产,指挥各单位配合穿插施工、协同作战,每日早晚及凌晨1点三次巡场;又关注各班组施工动态,动员一切力量补充现场需求。六天后,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用一半的时间完成了同样的施工任务。

  雷神山医院A4、A5、A7区病房图纸变更和BIM设计纷繁复杂,赵冰又主动请缨,“做这个是我的老本行,交给我吧!”赵冰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以更好满足具体功能需求。鏖战三个通宵后设计顺利变更,施工进度进一步加快。

  2月13日,中建二局援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临时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赵冰与其他几位同事一致通过表决,火线入党。赵冰说,“在工地上,很多党员同志戴着党徽冲锋在前,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党员的信念。能够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入党,将令我终生自豪!”

  “战疫”夫妻并肩战斗

  2月3日,施展、夏玲夫妻俩将熟睡的7岁女儿和4岁儿子交给父母后,便火速赶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施工一线。

  “我是‘战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施展负责安全防疫,夏玲做了后勤保障员。夫妻俩8天熬了6个通宵,只见了一次面,相互打趣道,“你的黑眼圈比我的大!”

  在工地上,夏玲就像“物品探测器”,紧紧盯着物品的使用情况。现场物资尤为紧缺,夏玲要做好每一项物品的登记,每日像一个“小陀螺”奔走在指挥部、物资部、办公室、生活区之间,“跑断腿我也乐意,做后勤保障的不就是这个嘛。”

  就在夏玲与器械物品较劲的时候,丈夫施展每日在现场当起了“寻宝侦探”。

  有时候这个“宝”是人。每天上午10点,看着基本填好的人员体温登记表,施展仍是眉头紧锁,还空着的那个名字。经过半个小时搜寻,终于望见了距离地面十米升降机上作业的小王。

  旁边工人看到说:“小王在上面,体温肯定没问题,您写个数字就行,升降机一升一降太麻烦了。”

  “疫情期间,咱们不能有丝毫马虎,我上旁边的墙边给他测体温,这样可以节省工作时间。”

  有时候他寻的“宝”是深埋杂物堆里的物件。物资部的物资有限,有时候要靠现场人员自己寻找。曾经为了保障电焊安全,他两个小时寻遍大半现场,终于找到了4个灭火器件。在气温零下几度的武汉,施展头上却总是沾着汗珠。

  援建雷神山刷新了“加班记录”

  从雷神山医院A4区病房地板下爬出地面,张明深吸几口气,倚着病房墙板,用手臂撑着膝盖慢慢站立了起来,“终于把病房排水做完了”!一旁的工人打趣说,打工十多年,头一回遇到这么费劲的活,需要钻到地板下面安装管线。

  管线安装是雷神山医院病房下部排水施工。因地板与地面仅有60厘米的间隙,不得不匍匐着前进手动安装,50间病房给排水工作在4天之内完成了。

  家在河北唐山的张明2月4日凌晨赶到雷神山医院。很快,这项施工任务便送到了张明面前。“张工,你负责医院A4区50个病房的给排水施工,这个活可不好干啊,得钻到病房地板下边,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放心,交给我吧!”张明大咧咧地手一挥,领着工人向A4区病房走去。细细查看了病房给排水现场后,张明发现,这个活还真不简单:地板与地面仅有60厘米的间隙,空间狭小到连翻个身都困难,还有淤泥杂物,空气更是不流通,在这样的环境下逐个安装并检查排水管,必须得趴在地上抬着头才能作业。更严重的是,地面上铺了一层吸水材料,只要一趴上去,衣服都得湿透。

  张明和工人们在空隙中慢慢找到排水管线安装的窍门,只要匍匐着前进,作业空间就会大一些,省了力气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明和工人们逐个安装并检查排水管。

  四天时间里,张明变成了工作狂,连续85个小时没睡觉。2月8日凌晨,随着地板下最后一根排水管安装完毕,50间病房的给排水施工全部完成。“上一次赶工72小时没睡,这次在雷神山医院刷新了自己的记录”。

  赵冰、施展、夏玲、张明,还有那些成千上万雷神山建设者,他们是都抗“疫”前线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值得敬佩的劳动者。(图片采访对象提供)记者 李政葳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