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通讯:助力乡村振兴,内蒙古“新型农民”探索致富路径

2020-06-12 20:44:00 来源:中新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通讯:助力乡村振兴,内蒙古“新型农民”探索致富路径 

  图为李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李爱平 摄 

  站在智能温室大棚前,53岁的李宏骄傲地宣布自己的身份--“新型农民”。 

  “什么叫温室智能大棚,就是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作业的大棚,这里的温度,可以凉、也可以热。”李宏说,“这是科学种田的必然趋势,如今的农业不能走传统老路了。” 

  通讯:助力乡村振兴,内蒙古“新型农民”探索致富路径 

  图为李宏的智能温室大棚外景。 李爱平 摄 

  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李宏9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的温室智能大棚远程运作以及育苗技术,未来将会逐步简单化,来这里工作的农民都可以逐步掌握。” 

  “这个智能大棚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育苗,按照智能化操作,能极大地提高种苗培育能力。这里育出的苗,我们整个地方都够用。”李宏告诉记者,“为了把这个智能大棚运作好,我们聘请了很多专家,经过多次调试,才达到今天的水平。” 

  “这是我的二次创业。”李宏对自己如今的“新型农民”身份颇为得意。 

  “初中毕业后,我曾做过汽车修理工,也从事过贸易等工作,2013年回乡发展农业,觉得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在当地,李宏这位没有进行过传统农业洗礼的“农民”开始践行自己的农牧业产业思路。 

  2013年至今,他在占地面积670亩的土地上,建成高标准生态日光温室14座,大跨度智能温室大棚1座、拱棚32座、5000立方米蔬菜保鲜库1座。 

  “在这些大棚中农民们做的活儿主要是种植和育苗等,当地的50多户农民都在这里工作,每个月每人差不多达到5000元的收入。”李宏介绍说。 

  在李宏看来,这50户农民已经不是简单的农民,他们都逐步掌握了育苗等技术。“他们同样也是‘新型农民’。” 

  对于“新型农民”这一身份颇为在意的还有李宏的儿子李鹏博。 

  大学毕业后,李鹏博在当地鄂托克前旗法院工作。2019年下半年,李鹏博突然决定辞职和父亲一起当“新型农民”。 

  对于李鹏博的这一选择,李宏在无奈之下选择了“接受”,他说:“想不通现在年轻人的思路。”“但他觉得对,肯定有一定道理。” 

  晒得黝黑的李鹏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我对‘新型农民’有与父亲不一样的理解,父亲只是看到了科学种田的趋势,事实上农牧业是一个大的产业,有很大的前景。” 

  “我们现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将种植的西瓜、黄瓜等农牧业食品推向市场,将会形成自己的品牌,带领农民奔小康,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李鹏博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做农牧业企业,需要不断纳入现代化的管理及前沿的思路,才能做活、做强、做大。” 

  30岁的李鹏博谈起“新型农民”这个话题时,亦很激动。 

  他说:“做一名‘新型农民’很自豪,能为乡村振兴助力是我前行的动力。”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