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特色产业开启贵州贫困山区发展新路径

2020-06-12 20:46:00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特色产业开启贵州贫困山区发展新路径 

  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松林村的山坡上,一棵棵柑橘树、李子树、桃树林立其间,郁郁葱葱。新华社记者 刘智强 摄 

  新华社贵阳6月11日电(记者刘智强)峰峦如聚,云雾蒸腾。在黔北大山深处的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松林村,近处的坝子中,一排排竹藤蔓架整齐地插着,鲜嫩的毛冬瓜苗已破土出芽,开始顺着藤架向上攀爬;远处的山坡上,一棵棵柑橘树、李子树、桃树林立其间,郁郁葱葱。

  “眼前这些,都是靠老百姓一点点干出来的好产业。”走在田间地头,松林村党总支书记王晔仔细端详瓜苗、果树的长势,打开了话匣。“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山高坡陡、土地破碎,传统种植业增收困难。多年来,松林村的老百姓都是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效益低,大多数家庭只能靠外出务工维持生活。

  转机发生在2018年,贵州在脱贫攻坚中掀起“农村产业革命”,开始大力调减低效传统作物,重点发展食用菌、辣椒、石斛、刺梨等12大特色产业。王晔告诉记者,松林村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研究,经筛选最终确定发展毛冬瓜、大葱、柑橘等特色产业。

  当地引进专业的公司,流转村民水田1859块688亩,将田埂推倒变成了733亩的“一块地”,并于2019年开始了“毛冬瓜+菜”“藕+鱼”等高效种养模式。修建3条机耕道总计4.35公里、修建22条排涝渠总计4.12公里、修建灌溉管道4.5公里……一些现代高效农业设施也同步规划建成。

  除了这些设施,走到田间,一块块牌子同样醒目。种植品种与面积、综合产值、责任党员和技术指导员的姓名电话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上面。松林村将坝子划分为13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1至2名党员负责田间管理的各项事宜。松林镇党委副书记赵成都说:“我们结合党员特长,组建了技术指导、纠纷调解、土地流转、销售对接4个专班,有效解决了田间技术管理、农产品销售等难题。”

  特色产业开启贵州贫困山区发展新路径 

  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松林村的坝子中,香葱长势喜人。新华社记者 刘智强 摄 

  400万元,这是去年这片733亩的坝子在发展特色产业后发给前来务工老百姓的工资。“从低效益到高收入,特色产业让这块坝子实现了‘飞跃’。”王晔说,前来务工的不只是松林村村民,还有周边村寨的贫困群众,“粗略统计,2019年松林村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群众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松林村贫困户王荣义就是受益人之一。今年56岁的他,皮肤黝黑,身材壮实,曾在广东务工多年,因家里有4个孩子上学导致贫困。去年,他将自家的1.5亩田流转给公司种植毛冬瓜,剩下的山坡地则自己栽上了李子树。

  “在公司流转的坝子上做工,一天能有100多元收益。”犁地、栽种、除草、采收……王荣义不放过任何一次务工机会,一年能干9个月,收入3万多元。计算着去年的收益账,王荣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妻子到公司食堂务工,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加上自家山上的果树收益和产业分红,去年全家赚了近8万元。

  据统计,贵州2019年调减低效作物511.55万亩,替代种植高效作物508.58万亩,带动111.8万贫困群众增收。如今,贵州重点发展的12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万亩,为“黔货出山”奠定了基础。近两年,贵州加速发展农村电商,并面向东部省市及国际市场建立数百个农产品供应基地,有效推动了特色农产品“出山出海”。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何光前说,“农村产业革命”的纵深推进,带来的是农村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开辟了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为贵州贫困山区点亮了“新未来”。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