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伊春林区老百姓讲奋斗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从伐木到种树”,一代林区人讲述了他们的奋斗故事。伐木、种树,都是为了国家建设,林区百姓把自己的奋斗和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6月的黑龙江伊春,满眼苍翠,气候宜人。此时全国许多城市都已进入“高温模式”,而这里依旧清爽舒适,微风轻拂。
“看到绿树成林,是我一生最高兴的事”
种100万棵树需要多久?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退休工人张英善给出的答案是40年。落叶松、红松、樟子松、云杉,一棵棵树苗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渐成林海。
1956年出生的张英善,20岁参加工作,成为伊春林区的一名伐木工人。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多出材、出好材,张英善和其他林业工人协力奋战,在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高唱青春之歌。作为开发较早的重点国有林区,伊春成为一个因林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然而,由于长期过度采伐,伊春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双重困境,林区能够采伐的树木也逐年锐减。痛定思痛之下,当地开始采育兼顾、大面积造林。
随着大形势的变化,张英善从伐木改为造林。“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林业行业流传着‘造林不成林,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的说法。我就不信栽不活。”倔强的他开始琢磨怎么才能种好树。从1981年起,张英善承包育林,并在反复实践中摸索出刨鱼鳞坑种树的方法。在付出艰苦努力后,他成功育成大片林木,经过验收,成活率达98%。
张英善告诉记者,2011年退休后,他仍然坚持种树,今年5月,又和老伴儿栽了5000多棵落叶松。“你看,那座山就是我种树的地方。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意了。”张英善说,“看到绿树成林,是我一生最高兴的事。”
“经营民宿,我挣到钱了”
在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心怡心客栈,经营者郑辉正在为客人准备午餐。“林区生态好了,游客越来越多,去年我和家人开起了农家院。”郑辉说,去年光民宿收入就有8万多元。
2014年,黑龙江在全国第一个启动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天然林,林区生态逐步趋好,野生动物种群也渐渐恢复。优美的环境不仅让野生动物寻回了栖息地,也让这片土地上的林业工人有了发展新机遇。
铁力市工农乡党委书记朱松岩介绍,2019年,北星村打造了“民宿样板”心怡心客栈,通过“民宿样板”带动引导,村里有意愿的农户都开始行动起来,主动加入了经营民宿的行列。目前,北星村共有14家民宿。“从去年7月开始营业至年末,营业额有3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5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朱松岩说。
碧水蓝天让伊春也吸引了远方客商来此投资。岭尚欲雪体验式民宿客栈的合伙人于璐来自山东青岛。于璐告诉记者,她曾“走遍全中国”,看过很多著名的人文山水景观,但最终选择停在伊春开办客栈。
“做书签、学插花、包粽子;烧火、除草、炖大鹅。在溪水经营所的农家院和民宿里,游客可以回归田园,还可以体验多样的生活。”在于璐看来,目前民宿与农家院已经慢慢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方式,互相之间虽有竞争,但更多是互补互促,共同致富。
“发展民宿经济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真正实现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朱松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