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战洪峰——江西九江抗洪抢险一线见闻
受强降雨及长江中游来水共同影响,鄱阳湖水位未来5天将持续上涨且可能发生超历史最大洪水。7月11日10时,江西省防指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这是2010年以来江西首次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江西各地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共青城:
为了20万群众的安危
共青联圩属城防堤,位于博阳河下游右岸,连日的暴雨加上上游来水,使得博阳河水位迅速暴涨。记者赶到共青联圩时,当地抗洪抢险应急分队正在处置一处泡泉险情。
记者在现场看到,浑浊的江水正通过泉眼往外涌出,水流快速涌向几公里外的城区。大堤上,车辆来回穿梭,将一车车黄泥沿着堤坝倒进博阳河。大堤背水面,抢险队员有的清淤泥、有的搬砂石,争分夺秒抢补泉眼,忙得汗流浃背。
“共青城区住了10多万人口,一旦出现溃堤,后果不堪设想。”金湖乡乡长潘波介绍,泉眼是在11日中午发现的,乡里马上转移了附近居民。“我们计划在背水面建造反沥围井,控制水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护共青联圩的安全。”潘波坚定地说。
与共青联圩相比,对岸的大塘圩压力更大。记者看到,洪水已经与坝面持平,不远处的德安县城清晰可见,当地民兵应急队正忙着往编织袋中装泥土,在城防堤上筑起了1.7公里的子堤。
“昨晚下雨,我的心都跳到嗓子眼了,生怕大堤会出事。”金湖乡党委书记王晓沙说,德安县城位于大塘湖圩的下游,一旦堤坝出事,德安县城10多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将遭受重大损失。半夜3点多,王晓沙就组织应急管理人员上堤坝建子堤,到中午11点多,已有近百人在堤坝上筑堤。
都昌县:
有信心守住大堤
离开共青城后,经济日报记者前往防汛压力较大的都昌县。在都昌县1998年后建起来的新妙湖大坝泄洪口,当地养殖户邵继成请来小工,正在未被冲毁的鱼塘里忙活,想挽回点损失。在黄金堰湖与新妙湖大坝,受灾水域达4万亩,数百户养殖户受灾。
在离新妙湖大坝不远处的矶山联圩下坝,数百名值守人员仍在烈日中坚守。2000米长的堤坝,驻扎起10余个值守点,党旗在炙热的风中招展,值守人员三五成群,踩着滚烫的石子,沿着堤坝来回查缺补漏。北山乡乡长涂世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都昌县24个乡镇中有21个乡镇濒临鄱阳湖,湖岸线总长308.8公里。矶山联圩下坝是都昌县的城防堤,守护着县城15万群众。目前,各乡镇以民兵为主体,组建了每支不少于50人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每座水库、圩堤均落实了群众性抢险队伍,对人员登记造册,制度张贴上墙。
“在湖水超过19米的警戒水位时,我们就做好了抗洪的准备,如今人员物资都很充足,尽管已经超出警戒线好几米,但我们仍然有信心守住大堤。”
周溪镇安置点:
这里有家的温暖
“多亏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我们及时安全转移。”都昌县周溪镇中心小学学生公寓楼里,周溪镇枭阳村村民邵建华话语之中透露着满心的感激。受洪水影响,枭阳村的农房被冲毁不少,除了投靠亲友,中心小学学生公寓成了受灾群众临时的家。
在这个周溪镇最大的转移群众安置点,集中安置了枭阳村52户166名群众。“学校较宽敞,容纳人员多且环境良好,把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在这里,既安全又方便。”周溪镇纪委书记向恭和说。
7月10日开始,邵建华便与71岁的母亲搬进了这里。安置点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和住宿,他和老母亲感到很满意。“这里很安全,生活得很好。不仅配备了医疗卫生、公安消防等人员,还把学校食堂的大厨也请了回来。早餐5元钱的标准,中晚餐25元的标准。”邵建华连连竖起大拇指。
回忆起1998年抗洪时的情形,邵建华感慨万分。“那时发大水了,村民们临时收拾起家当,就往山上跑,在山上一住就是两个月,苦得不得了,哪像现在有这么好的环境。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时刻关心着我们。”邵建华说。安置点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村民的这些保障将持续到洪水完全退去。
湖口:
万人一天筑起万米子堤
记者赶到湖口县时,已经接近晚上8点。“上午8时,长江湖口站水位22.40米,超警2.90米,超过了1998年时的水位,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夜色朦胧中,值守人员吴小锋站在天灯堤上,指着堤后不远处成片的厂房告诉记者,几座园区段干堤的安危,关乎着湖口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域范围的150多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元。
“湖口的过半家当,可都在这里了!”吴小锋介绍,11日晚,县里发动防汛救灾大会战,采取果断措施,不惜一切代价,确保长江干堤湖口段安全度汛,确保广大群众生命安全。所需砂石、三色布、编织袋等物资连夜运送到位。12日一大早,发动干部群众累计万余人参与筑堤,仅用12个小时,就将15公里长江干堤园区段全面加筑子堤到24米,足以应对汛情发展态势。
堤坝内侧的草坪上,明晃晃的手电筒射光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巡堤小分队正在排查安全隐患。泡泉和渗漏是他们巡查的重点。“从晚上8点开始,得不间断巡堤到明天早上8点,防汛的紧要关头,一刻也容不得松懈。”来自该县财政局的巡堤队员说。
大堤上临时架设的绵延数里的照明灯,像一双双明亮眼睛照映着平静的长江水面,值守队员又将在此度过一个不眠之夜,时刻护卫一方安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丁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