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内蒙古牧民足不出户通过手机查看牛群 种子数据库助力修复草场

2020-08-03 17:13:00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提出,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五年多来,内蒙古依托科技手段、产业驱动,书写出了一幅又一幅草原经济新图景。一粒草种、一片草原,带动一方百姓走向小康生活。

   

  在这片草原上土生土长的王金强放牧已经16年了,最近两年,他的放牧生活轻松了不少。现在,他不用在一万多亩的草场上风吹日晒的追着牛羊跑,而是足不出户,在家里,通过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现远程放牧。通过在头牛上安装定位传感器,可以清晰看到自家牛群的位置。节省了精力,养牛数量也翻了一番,到了200头。

  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乌拉盖牧场布林分场牧户 王金强:对我这个管理一般哪有点问题,从平台上面全发现了,还有牛的生长记录,有时候从这上面都能看见。

   

  给王金强的放牧生活带来便利的是乌拉盖管理区引入的肉牛产业智慧服务平台。资金投入全部由政府承担,牧民通过手机App可以查看草场载畜量的动态数据,实时了解到市场价格的变动等。

   

  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乌拉盖牧场布林分场牧户 王金强:以前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们销售的价格市场价在一万左右吧,但是有这个以后,我们出售种牛啥的各方面,有的牛高达到两三万,对我们收入,帮助都相当可观了。

   

  草畜平衡大数据平台技术负责人 高俊刚:看到的这个版块,整个乌拉盖地区,比如绿色的,今年大概这里草产量增加了12%,这个就预示了这块草场整个草产量是上升的,我们能及时通知到这家的草场,可以增加他的养殖数量,所以通过对整个全域卫星遥感能指导他的生产。我们草原上讲三生,生产、生活到最终大的生态保护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科技助力,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平衡很难保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歌谣里所唱的美丽草原,由于长期、过度的生产活动,草原生态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作为牧区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草原,仅靠大自然的修复和人类生产活动的退出,已经很难恢复。

   

  游客:之前比较荒凉,来过两次后,觉得没意思就没再来了。

   

  给这片草原带来改变的是一颗颗小小的草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蒙草集团,提出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蒙草生态集团董事长 王召明:符合地情,这个地情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特别有哲理。这个地情就是包括这儿的土地气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养的一方的植物。

   

  随后几年间,蒙草集团的研发团队深入草场,针对不同经纬度,科研人员建立了种子数据库,收集本土植物种质资源信息6万余条,通过科技手段,不仅修复了多个草场的生态环境,还通过与贫困地区合作,建设种子培育基地,带动农牧民脱贫奔小康。内蒙古武川县,曾经有名的贫困县,六年时间,通过科技助力,流转了8000多亩干旱荒地,如今这里成为了鲜花遍野、可以耕种的良田。

   

  内蒙古武川县耗赖山乡政府书记 智建钢:老百姓从这里增收将近一百万,涉及到三百多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牧民 额定乌拉:现在正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时候,我也过得很开心,现在城里人都羡慕我们,有新鲜的空气和绿绿的大草原。

责任编辑:韩黟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