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唱新风、定约除陋习,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通了
在浙江海宁许村镇李家村文化礼堂,最新一期“李家播报”正火热开讲。一方讲台前,担任播报人的村干部操着当地方言,向台下村民们播报政策法规与新闻信息,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还不时记上几笔……
2018年7月6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以论时事、讲案例、说故事的形式定期向村民宣传新思想新政策,“李家播报”正是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生动样本。
如今两年过去了,各地通过广播、网络、志愿服务等,逐步探索出多种创新又接地气的形式,打通文明实践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唱什么”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炎黄子孙,雄立东方;中华复兴,国富民强……”每当夜幕降临,贵州省龙里县湾滩河镇的湾寨社区就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山歌对唱。
各民族的山歌队齐聚龙里县谷新村,让山歌唱响山间。 周瑾 摄
“我们社区基本是布依族和苗族,大家从小听山歌,只要这个调调一响起,就算不会唱也会忍不住哼上几句。”村民杨朝海说,村里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后,山歌志愿者们便组织大家用苗语和布依语共同创作了《劝孝歌》《邻里和睦山歌》《唱首山歌赞家乡》等歌曲,基本人人都能唱上几首。
龙里县“美婆姨山歌队”用山歌宣传“移风易俗”新思想 。周瑾 摄
自2018年龙里被确定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以来,当地7000多名党员群众已编写创作出宣传党的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山歌3500余首,累计开展宣讲900余场(次)。“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唱什么,群众疑虑什么我们就答什么。”山歌志愿者罗丽萍告诉记者,志愿服务队在进行政策宣讲之前,会先进村入户走访,倾听群众所思所想,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歌曲创作,既有乡音,又接地气。
在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吉潭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到下午3点,老人和孩子都聚在一起,或聊天或看书或运动;到了晚上,大家一起唱红歌、看电影、跳广场舞……小小的实践站成了吉潭村村民闲暇时的好去处。
吉潭村为村民放映电影。江西省供图
吉潭村第一书记华炳星介绍,该村把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整合,打造成吉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了线下学习室、红色点歌台、农家书屋、志愿者协会、孝老食堂、四点半课堂、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区,为群众打造出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文明实践+党群服务”综合体。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寻乌县在各个实践站还启动了“天天播报”文明实践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农业农村惠民政策、经典歌曲、红色故事等,通过村村通广播进行定时播报,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没有智能终端群众、不会上网群众等群体没有学习途径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县186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均开展了“天天播报”,下载播放党的创新理论、经典歌曲、红色故事等约13万次,惠及群众约20万人。
“哪里需要,我们志愿者就去哪里”
“姑娘,辛苦你了!”北京海淀,66岁的张大爷递给志愿者张晓红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需要帮忙购买的鲜牛奶、豆腐等。张晓红拿着纸条跑到社区附近的便利店,发现店里发生电路故障暂停营业,她便用手机外卖软件为张大爷购买了需要的食材。20分钟后,骑手送达,张晓红再递交给张大爷。
张晓红和刘刚夫妇加入“蓝马甲”志愿团队为居民们服务。海淀区供图
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后,玉泉东市场周边20个小区实施应急封闭管理,社区居民生活面临诸多困难。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一时间招募志愿者来为居民服务。
每天,骑自行车20分钟来到值守点,志愿服务3小时,帮助上百位居民跑腿、送菜、送药等,听到上百次“感谢”,挤完一整瓶防控桌上的消毒液……这些只是张晓红夫妇志愿服务一上午的“大数据”。张晓红说,辛劳之外最令他们感动的,是居民善意的回馈,“社区有位大姐收到代购的物品后,坚持要多给钱,我当然不能收,但是心里暖暖的,证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李广慧为居民测温。深圳供图
在广东深圳市盐田区,同样活跃着一批社区志愿者。作为其中一员,从今年一月底开始,李广慧一直坚守在抗疫前线,每天工作10小时。目前,李广慧负责检查13个点位的工作情况,对3班志愿者进行排班和信息录入。李广慧告诉记者,“作为志愿者,就要响应社会的呼唤,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如果这次没有在抗疫一线开展活动,作为志愿者我这辈子都会后悔。”
山东青岛市崂山区则设立了青岛市首个“企业志愿服务日”,倡导企业以公益的形式庆祝节日,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风尚。
企业志愿者团队接过旗帜。孙林 摄
“我们的志愿服务日是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五。每到这一天,我们全体员工都会去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种志愿服务,真正做到服务社会。”青岛崂山交银村镇银行董事长盛亮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企业志愿者,崂山区还在全市范围内发起志愿服务日系列项目,倡导政府机关、学校、家庭设立志愿服务日,以公益的形式聚会,改变传统团建、聚会和节庆方式,让纪念日和节日更有仪式感,更加充满温情,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和项目化发展。
“多形式普法,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政策、法律,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多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通过制作直播节目、制定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为百姓普法、讲解政策,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浙江诸暨市委宣传部牵头,以“公检法司”四家单位为初创单位的“1963法润”网络直播平台于2018年起与公众见面。节目初期内容主要是以案释法、直播普法为主。2019年以来,节目内容开始向民生事项等方向延伸。
7月4日法润直播:助力家长和考生一起做好2020高考志愿填报攻略。视频截图
“以前在行政服务中心排队办理社保的人很多,等候时间也很长。其实这是可以进行网上操作的,但不少市民朋友对此有疑虑。” “1963法润”直播平台负责人张力平说,“因此我们办了一期‘养老保险补缴权威解读’直播节目。给市民解读社保新政策,教他们如何上网补缴养老保险。”节目播出后,有网友评论,“以前都要坐车去市里缴费,加上排队来去就要半天。现在在家就能办理,确实方便!”据诸暨人社局统计,节目播出次日,网上缴费人数增长85%,有效缓解窗口排队压力。
“此前都是用传统的宣传方式来普法,挂条幅、发传单、开讲座,存在效果不佳、受众面窄等问题。”张力平介绍说,“如今,我们通过网络直播来普法,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在湖北省松滋市金鸡山村,为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的陋习,当地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组干部会、户主会及村民代表大会,专题研究移风易俗相关事宜。最终,由广大群众集中商议制定出了《村规民约》,包含总则、土地管理、生态保护、邻里关系、村风民俗、村容村貌、社会治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罚则等9项57条内容,用来规范广大干群行为,倡树文明新风。
在这里,村民既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更是受益者。村村响广播、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全覆盖宣传,党员干部带头进组入户上门宣传,营造出人人践行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
“过去村里红白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村民不堪重负。”老党员王宏年说,“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婚丧嫁娶的操办都按章执行,刹住了攀比之风,村民们负担轻了,邻里之间更和睦,人情味也更浓了。”(于新怡 董兆瑞 祝舒铭 郭杨 秦海峰 孙林 王郭骥 王星 刘淞菱 孙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