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索玛花开凉山小康路

2020-08-09 10:22: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你就是我们的亲人!大凉山的索玛花因你而绽放。”7月的大凉山,连日的降雨浇透了日渐富庶的彝家土地,朝阳铺洒在绿意盎然的杉树上,晶莹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般闪闪发光,梭梭拉打村幼儿园的朗朗书声传遍整个山谷。

  晨曦中,一个皮肤黝黑的军人正与村民热络地聊天,领着大伙走进田间的蔬菜大棚。看着这位早起劳作的军人,为绣娘捻线的73岁老阿妈的惹伍甲莫翘起了大拇指:“共产党,瓦吉瓦(好得很)!布哈,卡沙沙(谢谢)!”

  “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即迎客之花。对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的梭梭拉打村村民来说,武警凉山支队执勤四大队教导员布哈的到来,好比一缕春风,吹开了这个彝族村寨奔向小康路上的朵朵索玛花。

  “倔”干部 播下希望的种子

  凉山州昭觉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更是四川省深度贫困县。身为昭觉县四开乡梭梭拉打驻村扶贫干部,布哈知道自己的责任就是带领1779名乡亲,兑现武警部队扶贫脱贫的“三年规划”。

   

  梭梭拉打村新貌。武警四川总队供图

   

  梭梭拉打村旧貌。武警四川总队供图

  刚开始驻村,布哈便走遍了整个村子。一天下午,布哈在走访途中遇到一个喝醉酒的村民,醉酒村民一看到他便嚷嚷起来:“我啥子都没有得到,我不欢迎你们!”

  这位村民是村里的贫困户尼惹尔日,家里住房残破不堪,四处漏风漏雨,虽然村里已将其列入民俗村统一改造规划,但整修改造还得再等一阵子。只会种地的他,失去了原先乡里的工作,经济来源成了问题,愈发对生活感到绝望,成天只知在家酗酒。

  为此,布哈一边向支队汇报情况,一边帮助尼惹尔日寻找工作。为了能够早一天解决问题,只要村里的事一忙完,布哈就带着尼惹尔日往县政府、乡政府跑。时任四开乡乡长马秀英说,梭梭拉打有这样“倔”的扶贫干部,乡亲们一定能早日过上好日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3天后,规划方案调整,布哈立马带着人对尼惹尔日的住宅进行改造整修,还为尼惹尔日在砖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期间,布哈不忘向尼惹尔日宣讲党的好政策,介绍村里下一步的发展前景,鼓励他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看着眼前比自己还黑、还肯出力的布哈,尼惹尔日心里既感动又愧疚,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曾经满腹的牢骚话换成了一句句的“卡沙沙(谢谢)”,表示要请布哈监督他戒酒,从此开始新生活。

  布哈深知,一个地方想要彻底脱贫,教育扶贫才能治本!从前,梭梭拉打村只有一个幼教点,40多个孩子挤在两间阴暗简陋的教室里,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布哈。

  在写给武警四川总队的脱贫帮扶建议中,布哈将援建幼儿园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呼吁。去年9月,武警爱民幼儿园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可容纳200多名孩子接受高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孩子们的成长,将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希望。

  通过布哈的多方协调,总队帮助村里修通了公路、修好了水渠,356户人家住进新居,家家配发了“爱心药箱”。此外,村里还建起电子商务站、3期蔬菜大棚、5个水冲式公用厕所、25个封闭式垃圾池……全新的生活方式,整洁的居住环境,唤醒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寻产业 打下脱贫的基础

  曾经的梭梭拉打村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全村522户中151户是贫困户,当地有这样的俗语:“土墙草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

  如何找到特色产业、培养致富带头人等一系列问题,成了布哈的心头大事。

   

  布哈与村民一起谋划村子的美好未来。武警四川总队供图

  布哈了解得知,梭梭拉打村的妇女基本都会彝族刺绣,如果能形成规模化生产,畅通推广销售渠道,就可以帮助家庭增收。

  绣娘贾巴伍呷听说布哈的想法后心动不已,可一想到去市场出售,差距实在太大。一段时间的付出没有收获,她便找到布哈说,成天东想西想还不如安心种地。

  “彝绣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希望,更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弘扬与传承。”为此,布哈先后四次次拜访昭觉县民间彝绣专家阿合久都和中国彝族服饰收藏家阿吉拉则,请他们帮助培训村里的绣娘。两位专家得知布哈的来意后,很快答应担任梭梭拉打村彝绣项目的技术指导,帮助贫困群众增富减贫。

  回到村里,布哈再次走进贾巴伍呷家中劝说,告诉邀请专家教学指导和技术培训的消息。贾巴伍呷又重新拿起了手中的针线,半个月时间,技艺便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后来县里的彝绣大赛评比中,更是获得了一等奖。

  在贾巴伍呷的带动下,村里百余名绣娘加入彝绣队伍,连73岁的老阿妈惹伍甲莫都加入了进来。能绣则绣,能剪则剪,能捻线则捻线,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一幅幅美丽的刺绣在梭梭拉打开始源源不断制造出来。

  去年4月10日,某品牌携手“非遗扶贫联盟”设计师一行前往昭觉县进行彝绣采风,布哈主动介绍了帮扶梭梭拉打村的“三年规划”和梭梭拉打村彝绣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最终,布哈用他的真诚、爱心和专业打动了设计师,梭梭拉打村最终成为全州唯一的彝绣项目合作村。通过采取“非遗+时尚+电商+扶贫”的模式,全村发展刺绣让贫困群众每年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

  梭梭拉打村的林地资源非常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各类花卉的花期非常长,是养殖蜜蜂的天堂。布哈立即动员梭梭拉打村的在校大学生俄洛瓦达返乡创业,在村里成立了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蜂农+贫困户”的模式,把梭梭拉打村的养蜂产业发展壮大。

  合作社成立了,蜂箱、蜂种也采购回来了,但俄洛瓦达和村民们一样,只会简单粗放地散养,不会育蜂、预防病虫,取蜜也只会最原始的方法。200多箱蜜蜂,俄洛瓦达束手无策,合作社很快面临技术瓶颈的难题。

  通过四处走访,布哈找到了大凉山名气最大的“养蜂王”——宋文学。宋文学从十三四岁就开始养殖蜜蜂,技术精湛,非常专业,但他性格孤傲,经济条件好,很少有人能请得动他“出山”。为了请到宋文学担任技术顾问,布哈三番五次往他家跑,甚至承诺划分股份给他,都被婉言谢绝。

  得知布哈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一门心思找自己,宋文学被他的坚持打动,并主动提出到梭梭拉打村来养蜂,并且将他养殖基地的优良蜂种部分投入到合作社。现在,梭梭拉打村的养蜂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不断地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武警爱民幼儿园。武警四川总队供图

  如今,在布哈的扶贫日记上,一组组数据让人欣喜:村里的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34%实现了归零,151户贫困户在短短两年内实现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6200元左右,比2019年国家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高出2000多元。

  布哈知道,包括梭梭拉打村在内的彝乡村寨,正在发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令人兴奋的变化。这种惊人的变化,也辉映着人民军队爱民为民的初心。(朱虹 连轶 郑磊 洪福乐)

责任编辑:曹戈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