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农旅融合富莪山

2020-08-13 11:48:00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车在山间行,山在云雾中。从浙江杭州市区开车到桐庐县莪山畲族乡要两个多小时,路上森林、峡谷、瀑布等景观美不胜收。当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畲族小楼映入眼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就到达颇有名气的“中国畲族第一乡”了。

  蓝天下、山峰旁、广场上,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的畲族群众边舞边唱,锣、鼓、钹的打击节奏悠扬欢快,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影。

  “这是畲族经典的原生态舞蹈《栽竹舞》。”村党总支书记雷国良说,舞蹈反映了畲族种竹、用竹及造纸过程。

  “别看现在村美民富游人多,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个闭塞的山坳坳。”雷国良回忆说,以前的戴家山村,由于交通不便没有产业支撑,年轻人大多外出发展,村庄逐步“空心化”,“只留下畲族夯土老宅30余幢,万亩竹林也因缺少劳动力而逐渐荒废。”

  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富起来,成为雷国良和村干部们的心头大事。在雷国良等党员干部带领下,村两委对老房子统一登记、收储、修缮、流转。同时,引进高端民宿,以土地等资源折价入股,探索出租金保底、薪金创收、股金分红“三金模式”。几年下来,戴家山村焕然一新,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看到家乡的变化,在外打拼20多年的姚勇生决定返乡创业。在村里支持下,他凑了100多万元将老屋翻新,改造出11个房间,打造畲族风格的民宿。

  姚勇生的民宿背后有一片竹林,山风拂过,竹林“沙沙”、溪水“哗哗”,一派“诗梦田园”的美景。姚勇生还持续深挖莪山畲族乡土文化,推出特色产品和服务。如今,姚勇生的生意越做越大,一年收入有近70万元。

  截至去年底,戴家山村年均接待游客量10.1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4.99万元。

  戴家山的发展只是一个缩影。莪山畲族乡做深做透农旅融合文章,做实畲乡文创中心、竹业小镇、畲乡畲寨、三维智创农场、蓝田精舍、山阴坞乡村生活艺术村等项目,打造经济增长支撑点。与此同时,以红曲酒、黄金粽、黑鸡蛋等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乡域品牌建设如火如荼,打响了当地的“金字招牌”。

  如今,畲族文化有了更多传承人。畲族彩带是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善于编织畲族彩带的钟杏秀日前获得浙江省“女红巧手”荣誉称号。她在编织畲族彩带过程中,既立足传承创新,又乐于传播技艺,带动了众多妇女就业致富。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畲族彩带,体验彩带编织,感受畲乡文化。”受母亲钟杏秀影响,“90后”雷苏文从大城市回到莪山,在畲族彩带的编织中成就梦想,“不仅收入,在精神上、文化上也要同步奔小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文 李芃达)

责任编辑:王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