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 从跟跑到领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08-26 11:13:00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在202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平安保险、华为、正威国际、恒大集团、招商银行、腾讯、万科和深圳投资控股8家深圳企业上榜,这不仅是深圳企业做大做强的代表,更是深圳以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40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球知名创新之都,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深圳市中央商务区一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摄

  前瞻布局,提升产业能级

  回顾发展史,早在上世纪90年代,深圳就提出要“抓高新、上规模、重效益”,主动转移当时还很吃香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并逐渐成为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第一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科技创新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深圳相继印发《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创造。2018年1月,《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印发,为深圳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019年7月,深圳再次推出《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率先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重大部署,科技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接轨国际,扩大科研资金的使用管理自主权。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深圳得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2019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7001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277.98亿元,同比增长10.08%;实现增加值9230.85亿元,同比增长11.26%。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仍分别同比增长2.4%、2.2%。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深圳再次前瞻布局,大力建设5G行业应用试验网。截至8月14日,深圳已建成46480个5G基站。

  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局长石兴中介绍,5G技术将给罗湖区转型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全新动能。从去年开始,罗湖区全面布局5G产业发展及产品应用,支持辖区企业融入5G产业发展和5G技术应用之中。如今,已在智能制造、路桥管控、物流机器人、智慧交通等多个产业、工业领域广泛使用。

  5G产业是近年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的缩影。在一次次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圳构建起“四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始终是深圳发展的关键内核。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哪里?深圳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市场化导向。”

  从深圳创新模式来看,有“六个90%”的显著特点,即全市90%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来自企业,90%的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重大项目由企业承担,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圳已成为国内市场干预少、营商环境优、民营经济活跃的城市之一。

  成立于1993年的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是深圳创新企业的代表,全球每3部手机,就有一部手机上的零部件来自瑞声科技。瑞声科技高级副总裁江南介绍,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研发及高精密制造能力,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超8%,2019年研发投入17亿元。目前,公司的声学、光学、电磁传动、精密结构件、射频器件、高速传输器件六大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领域。

  “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造。”宝安区委书记姚任介绍,近年来,宝安区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壮大创新动能,以“创新+智造”为特色的产业链不断完备。

  创新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近年来,深圳在创新载体建设和基础科研领域陆续取得突破。截至2019年底,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累计达2260家;围绕基因组学、大数据、石墨烯等前沿领域,已设立12家基础研究机构,组建11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和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4个广东省实验室落户深圳;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设施顺利开工,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稳步推进。

  如今,深圳在5G、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知识产权硕果累累;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

  制定标准,打响深圳品牌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制定标准已成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深圳发展之路,另一核心推动力还在于抢占标准高地,推进质量发展,实现品牌聚集。

  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已从代工生产迈向自主品牌创立,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制定标准,成为行业领军者。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电池材料等17个国家标准,也是我国牵头制定锂电池材料国际标准的企业。同时,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移动电话、5G等领域,依靠领先的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

  统计显示,目前,深圳累计有235家企业登上全国企业标准排行榜,占全国上榜企业数量的7.17%。其中,2019年新上榜企业达152家,企业标准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深圳共有15家企业成为全国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占全国的12.9%。

  2019年10月,深圳获评成为全国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去年1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2年)》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到2022年,落户深圳市的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工作机构达85家以上等发展目标。

  高标准带来了产业质量效益的不断攀升,为品牌聚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华为、平安、比亚迪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誉海内外。其中,在南山区就拥有174家上市企业,总量稳居全国区(县)第二;拥有4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据南山区区长黄湘岳介绍,今年的疫情防控中,腾讯、迈瑞医疗、中建科工等一批企业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抗疫”力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份公布的79家“科技战疫”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名单中,深圳企业有8家,其中6家来自南山区。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深圳正瞄准世界先进城市,衔接国际通行规则,实施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 温济聪)

责任编辑:王雅茜
新闻关键词:深圳创新产业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