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一位补鞋匠的新时代
央广网遂川9月4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肖初生 刘祖刚)“师傅,这鞋子能补吗?”
“能补,胶不顶用,得手工上线。”
但见鞋匠把鞋往膝盖上一搁,用劲将底抽了出来,转身拿出把小钢刀,划开鞋帮,用钩钻绕上麻绳,在豁口处用线密密扎了一圈。稍一用力,线立刻隐匿在鞋帮深处。
鞋匠名叫谢连生,赫赫有名,子承母业36载,布鞋、雨鞋、皮鞋,甚至拖鞋也补,因手艺精细美观、结实耐用而小有名气。
“磨蹭人”干出精细活
补鞋是个苦差,从1984年春天起,每天天刚蒙蒙亮谢连生就挑着担出了门,一头是补鞋机,一头是木箱,装着尼龙线、钉子、胶水,还有废轮胎皮。离家有段距离,扁担在两肩来回转换,每每额头都会沁出细细的汗珠。
忆起当年,谢连生每天刚到原泉江税务所旁的摊位坐定,支好机器,一些穿着简朴的人就陆陆续续拎着鞋子过来,布鞋、凉鞋、解放鞋,大人的、小孩的、老人的,刷干净的、带泥巴的,上下脱了胶的、脚趾破了洞的、鞋底磨破根的,每家都是一大包。
谢连生手脚麻利,修鞋机在他摆弄下,飞针走线,相当听使唤,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启动、停止。要换跟的,他先是在废轮胎皮上比划大小,再用一把大剪使劲剪下,拿出几枚鞋钉,“叮叮”数下,再用锉刀沿边缘磨齐,根本看不出修补痕迹。
为了全家生计,谢连生早五、六点出摊,晚八、九点钟收摊,每天劳累十五六个小时。热天,烈日烤晒。冷天,寒风侵袭。遇上雨天,只靠支起一张大塑料纸遮挡。20年前,他就腰椎盘突出,严重时连走路都困难。
在县城十几个补鞋摊主里,谢连生最“磨蹭”,别人几分钟搞定,他却要十几、甚至二十几分钟。有时,顾客把满是泥巴、脏兮兮臭哄哄的鞋递给他,也乐意接过来,从不嫌弃。遇到别人有急事,他会插个队,赶紧替人补好。
谢连生说,手艺活要图实诚,心安理得,不能太钻钱眼,绝不马马虎虎应付顾客。正因为此,鞋摊生意一直很平稳,口碑也不错。
补鞋有苦也有乐。靠着好手艺,谢连生娶妻,并先后生下儿女。现在,儿子在部队服役亦娶妻生子,女儿在外读书,全家幸福美满。谢连生靠辛苦打拼还购置了房产和店面。
最快乐的莫过于同行间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很少发生抢摊位、争生意、闹不快活的事。
恬淡岁月见沧桑
俗话说,一管窥豹。谢连生说,就连他这个小老百姓,也能从补鞋看到国家的变化、社会的进步。
看补鞋工具,最初是纯手工,钩钻、剪刀、胶水、麻绳,然后是磨机、锉刀,再后来,添置了一台20-30元的手摇补鞋机。如今,用的是200元、300多元/台,补鞋的质量提高许多。
看补鞋种类,最初是解放鞋、雨鞋、凉鞋,到上世纪90年代,皮鞋、靴子多了,且渐上档次,进入新世纪,旅游鞋也多了,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上千元一双的名牌。如今,人们更注重健身,不同档次的运动鞋日渐风靡。
看收费多少。上世纪80年代,补双鞋5分、1角、2角、5角,最多1元。90年代,补鞋机补小洞5角,大洞1元,品牌牛皮鞋则要5元、10元/双。如今,修补一次只收1元,最贵(含修鞋底)收25-30元。
看支付方式。过去,只收现金。如今,谢连生的摊位前,也贴着支付宝、微信支付二维码。手机不时语音提示:“微信到账5元!支付宝到账5元!”
看顾客性别。女性居多,约占65%,她们爱美,也懂持家,能补则补,能修则修,但爱美绝不打折。
看顾客年纪,大多在50-70岁之间,他们太多吃过苦,受过累,经历过上山下乡,习惯了勤俭节约。上百元一双的鞋破了,修补又能穿几年,根本舍不得扔掉。
诚信撑得万年船
做手艺,靠的是常有“回头客”。
在距县城20公里的草林镇大坪村,有位曾参加抗美援朝的97岁离休干部郭斯行,30多年来,一直光顾谢连生的鞋摊。鞋子破个小洞,他找谢连生补。买双袜底,也问谢连生的看法。大大小小、只要与补鞋沾边,郭斯行就找爱这位“老交情”。
原来,30年前的一天上午,已经离休、热衷关心下一代成长的郭斯行,要赶去县城一所学校作传统教育报告。不巧,刚买不久的皮鞋就脱了底,这让一向注重仪表的他非常尴尬。
无奈,郭斯行第一次去补鞋,恰巧来到谢连生的摊位前。凭着过硬的慢、精、细、准绝活,谢连生用了足足20分钟,把他的鞋子粘连得稳稳的。此后,这双鞋穿了好几年都未破损过,给郭老留下了深刻印象,因“鞋”结下了长达30余年的缘分。
当然,补鞋也会挨骂受气。一次,某中年女顾客拿来一只高跟有点歪的鞋来修。谢连生钻孔时,一不小心把鞋钻穿了,被顾客骂得狗血淋头,最后,赔了50元方才罢休;有时,顾客拿来质量稍差的鞋,取走的却是档次、质量更好的,这时,谢连生只有赔的份了。虽然次数不多,但让明白:做哪行难哪行,门门手艺不容易。
有人不禁要问,随着科技的进步,像补鞋这种行当,还能延续下去吗?会不会失传?后辈又愿意继承衣钵吗?
对此,爽朗的谢连生肯定答道:“有消费群体,就会有经营者!”不管社会如何快速发展,他这辈人会干到干不动为止,一定会有人接过“枪”。他相信,补鞋匠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