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六大行动”让粮食更优质

2020-09-27 11:26:00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六大行动”让粮食更优质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为从更高层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近日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大力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供给品质提升、粮油品牌营销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机装备加工提升、粮食应急能力提升“六大行动”,使优质粮食工程真正成为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如何让粮食安全跃上更高层次,使“中国饭碗”成色更足?如何促进粮食产业由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产购储加销”一体化转变?如何以优质粮食工程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记者为此进行了调研采访。

  “五优联动”,让“产、购、储、加、销”串珠成链

  登上浙江湖州吴兴区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内的一处观景平台,台下稻田连片成网,处于灌浆期的稻穗已经泛黄,一个月后即将迎来丰收。

  “这些都是优质水稻品种,我们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稻田养鱼,种植出的绿色生态大米售价每斤可达12元,每亩产量600斤,每亩稻米和鱼类的总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1989年出生的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建龙介绍。

  除了种植,合作社里,粮食烘干设备、粮食仓库、各式农机一应俱全,它们从多个环节延伸粮食产业链,保障着优质粮食生产。

  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孙建龙对粮食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理解,“从过去的仅仅做农机服务到如今的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一条完整产业链初具雏形”。

  粮食安全不仅是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其更高层次是产业安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产业强、粮食安”,粮食产业链条越强韧、布局越完善,粮食安全基础就越牢固,抵御风险能力就越强。有相应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能够生产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粮油产品,并及时把产品供应到消费者手中,才能确保粮食安全。

  我国2017年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为内涵的“五优联动”深入推进,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受益,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中央财政连续四年累计安排补助资金近215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新建和改造提升1500多个粮食质检机构,各省份支持建设389个“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一批骨干企业做强做优,一批区域粮油品牌知名度快速上升,为粮食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链协同”,为乡村振兴赋能

  9月24日,山东中裕食品公司投资建设的30万吨面粉加工厂正式落户安徽阜南粮食产业园。加工厂建成后,将带动当地60万亩优质小麦就地加工转化,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形成一个全程优质、全链提升的粮食产业集群。

  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中,当地从160多个小麦品种中精选出6个优良品种,“一村一品”整村式推进规模化订单种植,实现优粮优质优价,破解了“谷贱伤农”难题。建设3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每亩助农增收200多元,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阜南的实践再次印证,在粮食产业发展中,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三链协同”,才能构建“大粮食”“大产业”格局,更好地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近年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投入40多亿元,支持2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现粮食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开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引导农民种好粮、卖好价;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助农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未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保障供给是总目标,市场需求是导航灯。”张务锋说,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短缺品种调,向优质特色调,更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粮油消费需求升级要求。

  专家指出,在粮食产业发展中,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大胆探索,采取灵活多样、规范有序的方式,与农民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入市,按质论价、优粮优价,力求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让种粮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六大行动”,由产粮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

  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从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推动我国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此,以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供给品质提升、粮油品牌营销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等为主体的“六大行动”将顺势铺开。

  在浙江湖州储备粮有限公司湖州三里桥粮库,一项独特的“粮食大脑”系统引人关注。系统中,全省基本农田、早稻订单收购量、晚稻预计收购量、全省地方储备实际库存等数据清晰可见。

  “如同人群的‘健康码’一样,我们为粮食开发了‘粮情健康码’,通过‘千里眼’看粮,随时了解粮食储备安全和粮情状况。”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咨询顾问吴西波介绍。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粮食、智慧粮食迎来新的风口。“湖州开发粮食产业链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匹配种植、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以及金融保险等各种资源,通过共享良种、共享价格、共享产后服务、共享标准、共享品牌等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粮食质量追溯体系。”湖州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褚连荣介绍。

  张务锋表示,为提升粮食绿色仓储能力,“十四五”期间,将积极争取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重点扶持,逐步对现有粮食仓储设施实施改造提升,努力提高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积极推广分品种、分等、分仓储存,创造条件尽快实现粮食仓储管理向保质保鲜、“常储常新”迈进。

  此外,在“六大行动”中,我国还将支持引导粮油机械企业开发适销对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围绕节粮减损,持续倡导科学适度加工,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延伸拓展粮食质检体系、建立粮油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加快建设粮食行业信用体系,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