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 金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人民币贷款保持了较高增速。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不仅是信贷数据大增,广义货币(M2)也已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些数据是如何实现的?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如何?
金融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支持政策力度前所未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央行迅速设立了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随后又增加了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4月初,考虑到湖北省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较重,重点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依然强烈,央行为湖北增加了2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此后,1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很快出台,可以覆盖全国7%至10%的中小微企业,助其渡过难关。
从3000亿元到5000亿元再到1万亿元,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落地紧锣密鼓。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央行会做好3000亿元、5000亿元、1万亿元再贷款这三项政策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断档’”。
截至目前,从再贷款、再贴现的使用情况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基本投放完毕,支持防疫保供企业7600余家;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已投放超1万亿元,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超140万户。
如何进一步增强政策精准性、惠及小微企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增强货币政策的“直达性”,6月起,央行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从两个直达工具进展情况看,6月和7月两个月,已对50.6万家企业的1.44万亿元到期贷款本金实施延期,其中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延期4126亿元。今年3月至7月,已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万亿元,同比多发放5017亿元。
企业资金需求旺盛
“企业信贷供需两旺。”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说,央行对全国300多个地市进行的信贷需求调查显示,金融机构审批贷款的提款率上升较为明显。调研的银行当前已经审批的企业贷款规模大体上超过了去年前三季度。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比较旺盛,提款率比去年高5.1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有所上升,反映在金融数据上就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8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725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967亿元。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从这一数据可见实体经济对未来前景预期持续改善,投资积极性逐步恢复。
“从结构上来看,当前的信贷供给较好地匹配了企业的流动性需求和全社会的抗疫资金需求。”阮健弘表示,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省份的银行基本上是应贷尽贷、应贷快贷。
“7月份监测数据显示,湖北市场主体经营状况和融资获得情况明显改善。”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说,湖北贷款覆盖面明显提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市场主体总体状况逐步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按此计算,未来仍有近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和5.6万亿元信贷的增量空间,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剩余增量将继续对稳企业保就业形成有力支撑。
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
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如何实现?关键在金融机构。此前,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针对建立完善金融机构敢贷、愿贷机制,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表示,“敢贷、愿贷”主要是机制问题。银行基层机构和人员为什么不愿贷?因为不划算,绩效低或者没绩效。为什么不敢贷?因为“不良高、怕问责”。所以,建立健全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的机制,归根到底是解决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已经落地,针对的正是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
为解决基层银行贷款“不划算”的问题,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均按照不低于50个基点给予优惠,一些银行的优惠力度甚至达到100个基点以上。针对银行员工“没绩效”的问题,监管机构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的指标在其分支行绩效考核的权重提升到10%以上,目前有的银行已经提升至20%。
针对“不敢贷”的问题,监管政策加大了不良容忍度,明确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可以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分支机构可适当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等,为金融机构的基层员工解除服务小微企业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