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以开拓创新推动复兴征程

2020-10-16 18:32:00 来源:光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昱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叮嘱广东的领导同志,在经济特区的创立和探索中“杀出一条血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勇突围、开拓进取。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作为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之一。这在中国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外部环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与实践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与路线保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没有范本可依、没有成例可循,只有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牢牢依靠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认识,积极摸索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途径与方法。打破思想认识的禁区与枷锁,以思想解放引领体制改革的进程,才孕育了经济特区这一新生事物,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满足感。思想破冰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诞生与成长,经济特区的成就又坚定我们继续推动思想解放、改革创新的信心与勇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更需要我们坚持思想破冰的勇气,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推动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深圳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推动深圳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推动深圳开放再出发、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也是坚持思想破冰、不断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

  坚持思想破冰、不断开拓创新,核心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经济特区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是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取得辉煌成绩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特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征途上,走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成功探索之路。

  坚持思想破冰、不断开拓创新,要牢牢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经济特区建设40年间,从两万基建兵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华为、中兴、腾讯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的崛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不畏艰辛、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要充分挖掘人才,尊重群众智慧,把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紧结合在一起,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济特区发展的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思想破冰、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寻将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经验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是深圳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深圳开放再出发、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中要始终坚持这一建设导向,努力开拓创新,认真总结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发展,提供方向正确、体制成熟、可行性强的方案与措施。

  40载风雨兼程,新时代示范前行。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特区人民定能坚持思想破冰、开拓创新,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强复兴大道,再创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奇迹!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