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好山好水好光景——河南光山的绿色实践

2020-12-01 11:21:00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开栏的话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科学论断。如今,“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本报今起推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专栏,聚焦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环境与民生的关系、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展现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走进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这个巨幅标语映入眼帘。虽已入冬,登高远眺,漫山遍野的油茶果树,依然苍翠。几年前,眼前的这片万亩油茶园,还是荒坡丘陵。现在,光山县的油茶基地建设规模已达22.7万亩,油茶树被乡亲们亲切地比喻成“铁杆庄稼”“摇钱树”。

  近年来,光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发展的路子。2020年,光山入选生态环境部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小茶叶成大产业

  从3月到清明,每天下午,凉亭乡茶叶鲜叶交易市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各制茶企业、合作社、散户及周边县市的茶商云集于此,等候着毛尖鲜叶的到来。那几日,市场日均交易茶鲜叶3万斤,日交易额300多万元。

  像这样的交易市场,遍布光山县西南各乡镇。“我和儿媳妇俩人采茶,一天就能卖400多元呢。”茶农陈良珍笑呵呵地说。

  光山县凉亭乡,是“中国名茶之乡”。仅凉亭乡就有茶叶加工厂11家,加工大户307户,在全国各地开茶庄销售茶叶的2400人。小小的茶叶已累计帮助2万多人脱贫,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光山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是国家划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和信阳毛尖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24万亩,茶叶总产量1.04万吨,产值12亿元。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4%,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5000元,实实在在把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光山县也因此先后被国家行业组织授予“中国茶业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等荣誉。

  鸭美虾肥稻花香

  “叭叭叭叭……”随着文殊乡东岳村村民陈华明独特的呼叫声,远处的水面沸腾起来,几百只麻鸭扑棱着向他游去。“我这群鸭有600多只,公鸭卖钱,母鸭下蛋。”陈华明说。

  77岁的陈华明干过很多营生,都没攒下钱。2014年,陈华明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陈华明和儿子贷款5万元,一个养鸭,一个养鱼。“麻鸭下的蛋能裹住饲料钱,一只鸭还能卖30元,属于净赚。”陈华明掰着指头算账。

  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丰富的植被,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光山麻鸭独特的品种特征,以“体态匀称,羽毛丰满”而著称。光山羽绒主要以本地产麻鸭的羽绒为原材料。

  截至目前,全县鸭、鹅饲养量近千万只,年产羽绒800余吨。全县有15万人从事羽绒制品产销相关工作,年生产、销售羽绒服和棉服4000万件以上,年产值达70亿元。

  “现在田间光照度9690.01um,空气温度23.6摄氏度,风速风向东南风1.1m/s。”在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控室内,合作社创始人刘正礼正在电脑上熟练地操作着。

  “我最憧憬稻田里养鱼养虾,这是我的一个尝试。”如今,刘正礼的憧憬已变成现实。

  在刘正礼的带动与推广下,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动,全县以稻虾共作生产模式为重点,釆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已发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面积10.4万亩,年产小龙虾2万吨,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虾稻米”品牌,既保住了粮食生产的“米袋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生态旅游好风光

  光山县历史悠久,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被誉为“智慧之乡”。近年来,光山主打“光山名人故里—茶乡风情—佛文化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县全年游客数量超过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6.5亿元。

  位于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内的净居寺至今仍保留了慧思结庵摩崖石刻、真宗赐额等古文物。“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据说,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被贬黄州任团练副史时,在从汴京去黄州的路上路过光山净居寺,看到山色秀丽,森林茂密,好一派风光,便在这里停留休息,赋诗一首。净居寺和尚为他在寺后半山腰林地筑了“读书台”,至今遗址尚在。

  森林公园管理区以茶为媒,积极探索茶园观光游,支持群众经营农家乐,全区发展农家乐18家,民宿40余家,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一体化发展路子。

  官渡河,是光山县的“母亲河”,古时曾为官家渡口。过去,河沿岸的采砂点、养殖场等泛滥成灾,致使河水脏臭不堪、沿岸垃圾遍地,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从2015年起,光山全面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利用3年多时间,开展了沿岸10平方公里区域综合治理,围绕“路、桥、坝、点、园”等基础设施建设谋划项目48个,总投资约13.6亿元。如今的官渡河畔,已变成集生态、休闲、旅游、创业、宜居为一体,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滨水新城区。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王胜昔)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 01版)

责任编辑: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