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凤娜:绿色转型要提高生态要素配置效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进一步明确了绿色转型的范围、领域和程度,凸显了统筹推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绿色转型是将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从污染防治到低碳发展,从绿色企业到绿色供应链,从绿色生产到绿色生活,每个环节都要提高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的配置效率。
全面绿色转型要以绿色发展观为引领,将污染防治视为“新常态”。绿色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攻坚战,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持续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坚持科学稳健原则,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探索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资源消耗预警机制,实施因时制宜、梯次推进的减排策略。二是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区域水环境协同治理,形成治污合力。统筹城乡“三生”空间,加快水污染源头治理,实现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做到先治污后连通,保障生态基流,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同时,加快绿色生态屏障和生态公园廊道建设,构筑水景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持续推进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坚持分类管理,严控新增土壤污染,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监管,确保土地安全利用。
全面绿色转型要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坚持优化存量的同时,加快做大做强绿色生态型产业的增量。积极发挥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融合优势,谋划智慧型、低碳型经济发展,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比如,将新兴技术与传统业态有机融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强化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水平。抢抓数字、智能、生物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机遇,促进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绿色智慧产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和培育集创新引领、集约高效和智能融合于一体的绿色制造业。同时,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连接。通过这些产业的加快发展,逐步降低石化、钢铁等污染耗能型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向生态型转变。
全面绿色转型要坚持改革创新。从政府治理层面来说,应加快制定以绿色GDP考核为主的晋升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生态保护的文化氛围。从企业治理层面来说,应树立企业自然资源基础观,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居民生活与消费层面来看,要提高生活资料的循环利用度,树立资源与能源节约意识。同时,要坚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探索绿色发展创新路径,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相融相生、互为依托,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可以守住生态功能安全边界。为此,需要完善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打通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路径,创新生态产品市场化模式。
全面绿色转型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健康安全,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能力,引导人们在生活细节中自觉践行绿色理念,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强生活自律,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逐渐实现绿色化转变,比如,坚持节约用水用电,少开车,主动使用再生材料产品,支持垃圾分类和可再利用资源回收,倡导绿色出行等。同时,以绿色消费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消费模式的转变将倒逼生产方式的变革,促使能源绿色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生产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转变,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者: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 屠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