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观数据更好服务宏观决策
离开微观调研,就难言科学决策。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座谈会,总结这一调查体系运行35年以来的经验成绩,研究“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成为上述观点的一个有力证明。
“三农”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是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所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有助于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从根本上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同样,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两个“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放在一起,更凸显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的意义。对于决策者而言,“三农”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大量来自基层的一手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来自观察点的数据,是乡村生活最原始的记录,也是长年连续跟踪调查所得,在“日记账、月小结、年终汇报”模式下,真实刻画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远不是各类一次性专项调查所能比拟的。
当前,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此刻,尤需因地制宜,让微观数据更好服务宏观政策,从而确保各项“三农”政策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因此,只有继续用好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反馈的数据,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才能及时发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试点政策的落地情况,并推动解决现实问题。
更高的要求代表着更明确的改进方向。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扩展调查对象、调优调查样本、健全指标体系、强化调查实施、提升数据质量、创新数据开发研究、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管理制度,惟其如此,已经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才能继续发挥更好的作用。(作者:牛 瑾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