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至1
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11日宣布,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下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做好外币的资产负债管理,避免汇率敞口的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此次管理层下调该参数,主要为引导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境外融资回归‘风险中性’,避免外债敞口过大风险。”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主要是调节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行为的一个政策工具。如果管理层上调这个参数,意味着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敞口空间提升,相应地将增加我国整体外债规模,反之亦然。因此,管理层在调节这个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企业融资需求和外债风险敞口等。
今年3月份,为强化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外汇局曾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政策调整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相应提高,这将有助于便利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彼时参数上调,主要是由于突发疫情对我国经济构成严重冲击,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经营受阻等问题,管理层积极采取措施为中小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不可避免,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整体外债有所上升。”周茂华说。
周茂华表示,目前国内外债无论从规模还是结构上来说整体风险可控,管理层更关注的是个体企业外债和流动性风险。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则认为,参数下调目的在抑制跨境资金流入,防范顺周期行为。
外汇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505亿美元,升幅为1.61%。11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预期保持稳定,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预期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将呈现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格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姚 进)
- 数字化助推普惠金融发展2020-11-13
- 蚂蚁再被约谈:规范有序才能行稳致远2021-04-12
-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0-12-24
- 我国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改革试验区创新举措助推乡村振兴2020-12-30
- 初心始发地 见证新奇迹2021-05-14
- 2021年服贸会 | 金融创新支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2021-09-07
- 习近平同新加坡总统会谈 推动中新关系上升到新高2015-07-05
- 消费金融试点3年 大多消费者仍然不熟悉2013-07-21
- 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我国放开贷款利率管制2013-07-22
- 别担心,5月1日后纯磁条卡还能用!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