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2020-12-16 10:53:00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十三五”即将圆满收官,“十四五”就要起步开局。2020年,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中国铺展开承前启后的又一幅壮阔蓝图。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对于科学把握大势、前瞻统筹谋划、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廓清迷惑、打消疑虑、保持定力、坚定自信奠定了坚固基石。

  重大判断之下,新课题亟待破题。以什么样的姿态迈向新征程、用什么样的方式抓住新机遇、凭什么样的精神攻克新挑战,始终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关乎认识论,明于方法论,落脚实践论。

  以变应变 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观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进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革故鼎新和激烈竞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都是“前所未有”。

  变局之中有逆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阴霾不散,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大国深度博弈、地区冲突频仍、财富分配失衡,世界范围内安全挑战更趋复杂严峻。

  变局之中添变量——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加剧了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大裂变,“黑天鹅”“灰犀牛”现象发生概率明显增加,很有可能使我国传统的市场资源“两头在外”参与国际循环的方式变成“两头夹击”,冲击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安全,进而对经济发展自主权造成严重威胁。

  看国内,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当前,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挑战,更要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

  中国是疫情防控得力的优等生,经济复苏速度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面对远未结束的疫情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诸如防范疫情输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等,务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叠加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化逆流等因素,应对中长期风险挑战的任务更显艰巨。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把握外部环境之“变”与国内经济基本盘稳定之“不变”,擘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蓝图。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有内无外,也不是有外无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等于只要国内大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因为两者包含着相互渗透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包含着深度耦合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各有侧重、缺一不可。

  这是我们主动应对形势的现实之举。因为果断及时,才有了中国发展表现成为全球经济版图上一抹亮色的难能可贵——率先也是唯一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恢复经济正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是我们主动推进的中长期经济格局再定位。不管外面刮风还是下雨,唯有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立足自身、深远谋划、主动调整,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事必有法 然后可成

  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方法比喻为“桥或船”。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根据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该怎样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呢?答案,就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之中。

  ——坚持稳中求进,为做好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发展设定总的基调。

  2012年以来,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只有确保了“稳”这个前提,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加之以奋发有为地“进”,才能不断实现新进展新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越是挑战严峻、困难重重,越要把握好“稳”与“进”的节奏与力度,聚焦主要问题,把遵循经济规律的“稳”和科学有序的“进”辩证统一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做到见事早、反应快、工作细、出手准。

  ——坚持系统谋划,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统筹推进事业发展。

  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掌舵领航,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擘画,还是“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具体要求,都体现出深刻的辩证思维和缜密的系统思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由诸多领域、诸多环节、诸多层面构成的大系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系统性特征和要求更加突出,“全面”是重点更是难点。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系统观念这一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需要在“十四五”时期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继续坚持和贯彻。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证。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对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设置专章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本身也正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这些部署,实际上是经济治理中的一道“加法”——在一系列事关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理念、思想和战略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添加了“安全”考量。

  接续奋斗 无往不胜

  在发展的广阔场域里,在改革的复杂系统中,人们不难发现,每一次创造、每一次对目标的超越、每一次从困境中崛起的背后,都有着奋斗精神的力量。有学者说,“挑战—应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一个民族的精神,正是在其人民应对挑战的艰苦奋斗中铸就并丰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再一次面对在“挑战—应战”中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课题。如何抓重点、怎么破难点,辩证思维需要生动实践来印证,科学方法需要奋斗精神来支撑。

  让我们激扬起那么一股子奋斗精神,用迎难而上的担当做好改革的文章。要在打造新发展格局中谋求胜利,出路在于坚定不移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啃下难啃的硬骨头、攻克新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改革越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能迈出去的脚步、能挺起来的腰杆、能扛得住事的肩膀。

  让我们激扬起那么一股子奋斗精神,用敢为人先的志向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梦想。无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内涵型增长,还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破解更多“卡脖子”难题,把更多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让我们激扬起那么一股子奋斗精神,用开放包容的理念打开崭新的局面。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无疑需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对外开放,以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基础,持续改善国内营商环境,考验着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格局与定力,也考验着携手各方共享“中国机遇”的胸怀与智慧……

  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这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的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聚起14亿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蓬勃伟力,迎难而上、因势利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必将谱写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雄浑乐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编辑部)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