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河北迁安市:生态修复助“钢城”蝶变

2020-12-22 16:54:00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我想把家乡恢复成原来的样子。”2017年,“钢老板”李民有这个想法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可是高达数亿元的投资,谈何容易!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李民的梦想终于实现——投资治理的金岭矿山修复项目让昔日矿区变成景区。

  李民的家乡在河北迁安市蔡园镇刘庄子村,在他的记忆里,这里曾是“山清水秀、草丰林密”的地方。青山之下,覆盖着大量铁矿,成为过去几十年当地发展经济的依靠。随着矿业资源的开发,钢厂建起来了,群众就业增加了,但一个个采矿区也成为青山的“疮疤”。

  蔡园镇是迁安的缩影。据了解,迁安境内已探明铁矿石储量27亿吨,是北方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单体线材生产基地,是名副其实的“钢城”。近年来,依铁而起、因钢而兴的迁安通过实施“矿山修复+”战略,统筹矿山修复与新型建材、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业态发展,走出了一条矿山修复与产业发展融合的绿色治理之路。

  调旧育新 钢铁去粗变精

  在做矿山修复之前,“镀锡板上绣花”曾是李民的得意之作。“告别粗钢做精品、做产业链延伸,这样企业才会有前景。”10年前,李民的思文科德薄板科技公司下决心转型,随后建设了国内首条八色印铁生产线,以企业自产镀锡板作原料,生产高端金属包装制品,一举从采铁矿跳到了产品终端。

  依托钢、延伸钢、不惟钢,正是“钢城”迁安调旧育新的发展思路。近些年,迁安以去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压减铁946万吨、钢1219.8万吨,并同步发展精品钢铁、提升产品档次,先后实施了燕阳800万吨冷轧基地、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等一大批链条延伸项目。

  同时,迁安培育70余家企业落户北方钢铁物流产业区,使物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0亿元;依托化工产业园打造“焦炉煤气高效综合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粗苯精制”产业链,年内化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打造生物医药和健康应急产业园,中溶科技等项目实现逆势增长,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7.5%。

  目前,迁安精品钢材产量达1220万吨,耗钢能力提高到752万吨,精品钢材比重提高到35%,实现了钢铁产品就地转化升值。同时,迁安共有15项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参与制定了《连续铸钢方坯和矩形坯》等20余项国家标准。

  今年1月份至10月份,迁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精品钢铁同比增长15.3%。“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增强补弱,扬优成势。”迁安市委书记韩国强介绍,通过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迁安实现了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共赢。

  矿区修复 再现绿水青山

  2017年,李民组建了田源矿山综合治理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5亿元修复矿山1万余亩,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富民产业。两年多过去了,看到矿山修复“有点样子了”,蔡园镇刘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带头办起了农家乐。

  “矿山公园9月份开园,“十一”假期就接待了3万多游客,我们家的农家乐也有几百名游客来吃饭。”李学说,矿山修复景区的绿水青山将会成为更多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田源矿山治理公司实施的金岭矿山公园项目已投入资金3.8亿元,基本完成一期3300亩工程,修复了4座山体,新增景观河道1500米,观光火车3000米,种植白皮松、油松10万余株,种植“花海”1100亩;通过矿坑回填,造地复垦复耕,已实现新增耕地506.96亩。

  同时,金岭矿山公园通过“三连”模式带动当地群众:“景村连体”,使美丽乡村与景区业态相融,形成利益共享和一体发展;“园民连利”,刘庄子、孟官营、小石岭3个村成立了合作社,以集体土地、农户土地入股景区,发展起农家餐饮、乡间民宿等服务业;“绿富连兴”,矿山修复后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实现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迁安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地质公园服务中心副主任姚来介绍,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迁安通过“矿山修复+”模式,围绕休闲旅游实施了计划投资2.6亿元的灵山矿区文旅综合体项目;围绕现代农业,把棒磨山铁矿治理着重打造成生态农业休闲区;围绕绿色建材,组织首钢矿业公司实施裴庄区域矿山环境综合治理。

  2019年11月,迁安市被确定为50个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新建矿渣水渣生产线、建材产业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矿山固废正转化为资源优势,变身新的“聚宝盆”。

  补齐短板 打造幸福之城

  “往年我都去城里大医院,今年我在乡卫生院住院,不但治疗效果有保障,花费还少。”76岁的田宝瑞家住迁安市彭店子乡南丘村,患有冠心病,每年都要住院治疗一两次。让他受益的是迁安去年创新机制建立的“医共体”。

  2019年4月,迁安市中医医院与彭店子乡卫生院正式组建为紧密型医共体,在医疗设备、专业人才等方面实现了共享共用,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在此基础上,今年9月,迁安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两大医疗集团正式成立,整合了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构建“职责清晰、分工协作、有序竞争”的一体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级诊疗新秩序,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近年来,作为工业大市的迁安,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聚力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他们通过组建医共体,使8大基层医疗服务中心辐射全域,全市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3540万元;探索“幼小中高民职”的“六位一体”教育模式,推进42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组建初高中教育集团,精心办好优质教育;在河北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为增加优质生态供给,迁安市通过植绿造林、理水润城、净土治山、清气提标,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实现了人均一亩林;先后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率先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PM2.5浓度5年间下降率达49%,作为河北工业体量最大的资源型县域,迁安交出了天蓝水清的生态“答卷”。

  “钢城”迁安,正在变成一座幸福之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