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22人在这个寒夜走出了70万步 这个“暖男团”超级暖!

2021-01-08 11:14: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铁路系统里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叫“打暖员”。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寒冷的冬夜为动车组提前热车,保障列车的水系统免受低温封冻,安全准点运行。1月6日夜间到1月7日清晨,北京迎来了一个极寒之夜,室外气温逼近零下20摄氏度。在北京动车段,就有22位“打暖员”负责“温暖”80辆列车。

  北京动车段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动车段,主要承担北京局集团公司运行在京沪、京广、京张等13条线路上,动车组的一二级检修和随车值乘任务。日均上线动车组达到了220组。而在每年冬季,为动车组“打暖”就是上线运行前的关键一环。

   

  1月7日凌晨1点,刘浩楠拿到了第一把列车钥匙。此时,室外的地表气温已经是零下27摄氏度。在这种气温下,停车半小时,列车的温度就可能从标准温度18度掉到零度以下。那么,饮用水和清洁水系统就会面临封冻危险,直接导致动车组无法运行。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 地勤机械师 刘浩楠:其实这个动车就是跟汽车一样,打温工作说白了就是热车。未必这个工作有多累,就是肯定就是熬人。

   

  在漆黑的司机室里,经过一系列的安全确认和熟练操作,很快,刘浩楠完成了“升弓作业”,列车就有了外接电源,空调电机也顺利启动了。在等待列车升温的过程中,他开始巡车作业,整个过程枯燥且单调。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 地勤机械师 刘浩楠:每个车都一样,而且你干每一辆车都得进行一样的工作呀,可不枯燥吗?

  记者:怎么克服这种枯燥呢?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 地勤机械师 刘浩楠:他说上去是枯燥,但到你实际上真干起来,脑子也不会走那些(枯燥感受)了,就光注意看这些车体的状况了。没有那么复杂(的感受)。

   

  按照要求,车内温度达到18摄氏度以后,需要保持1小时以上。意味着一次完整的“打温”,至少需要两小时。末班车零点以后才能到达,早班车5点之前就得发车。仅有4个小时密集作业,22个人负责温暖80辆列车,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么应对呢?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 地勤机械师 刘浩楠:你必须是,(多辆列车)同时升弓,一直打着。

   

  这样看似省力,但实际上增加了打温员在车辆之间的跑动频次。由于动车组的接发车时间不同,他们就得反复转场,接送钥匙。

  往往进出一次列车,就得经历一次50度的温差变化。凌晨3点,正在转场的李昕竟然没戴帽子御寒。一对耳朵被冻得通红。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 地勤机械师 李昕:戴帽子会把耳朵捂住,像这个车,一般像这动车都非常安静,(戴帽子捂住耳朵)影响我们的听觉,也是比较容易出现危险的。然后,干脆就不戴了,一些同事戴帽子的话也会把耳朵露出来。这样确保安全嘛。

   

  在列车之间的狭缝穿行,站台只有两个脚掌宽,时常还得“爬车”,所以他们穿的都很轻薄。在常人眼里,这种轻装上阵看着都冷。

  今天带队打暖作业的是白洪鹏。他电话不离手,一直在做各种调度和协调。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副主任 白洪鹏:最担心的就是车下的水管,还有车上的洗水盆、厕所冻住了。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这每组是18个人,但是今天由于是极寒天气,我们又增派了4名随车机械师,支援打温的工作。

   

  凌晨4点开始,随着早班车发车时间临近,列车司机、机械师等其他工种也陆续来到了这个露天停车场。为了新一天的上线运行做好准备。

  列车司机:这个车是转线的,这个今天不上线,挪到4场去。我们就是夜班多。

  随车机械师:常态常态。我们要起那么早,那个高铁才能出去呀。要不它就出不去了,是吧?

   

  奋战一夜,北京动车段的80辆列车顺利上线。1月7日清晨,发送十余万旅客前往全国各地。这个极寒之夜,这22名动车组的“暖男团”,共计走出了70万步。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副主任 白洪鹏:只能晚上干,白天车都在线上拉旅客。他们一直在走,一直在走,而且基本上车上走的很少,上来下去的,确实比较心疼他们。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 地勤机械师 刘浩楠:干一行爱一行吧,就至少我得对坐这个车的乘客负责。

  北京动车段乘务车间 地勤机械师 李昕:不觉得苦,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嘛。我们干铁路不就这样嘛。总书记在新年讲话里也说了,平凡铸就伟大,每个人都很了不起。我觉得我们也都很了不起。

  (总台央视记者 许梦哲 袁成刚 任生圆)

责任编辑: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