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不靠海、不沿边,农业生产瞄准高质高效 通海蔬菜 远销海外(“十三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

2021-01-08 11:41: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冬日沃野,杞麓湖畔生机勃勃,平整连片的菜地一望无际。在云南省通海县秀山街道种植区,笔直的田埂将田野划分出纵横交错的格子,格子里种满了品种各异、色泽鲜润的蔬菜,宛若一块块调色板。

  秀山街道大树社区人均仅五分田,村民们都是精耕细作种菜的好手。

  “在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种菜。”大树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思旺一脸自豪,“这几年,我们把菜卖到了泰国、越南,最远出口到了中东。”

  通海是云南省知名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地,近年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尽管不靠海、不沿边,通海蔬菜产量36%销往国外。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9615元,较2015年增加6980元,年均增长9.2%。

  蔬菜远销海外,靠什么?“品质好。”赵思旺答道。

  大树社区1998年开始推广种植蔬菜,到2016年前后,赵思旺和村民们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靠传统生产方式,蔬菜产业难以突破发展的“天花板”;要打开发展新空间,必须瞄准高质高效发力。

  走进大树社区蔬菜种植区,黄色的粘虫板、错落有致的太阳能灭虫灯颇为醒目。再仔细看,地里还有最新安装的喷灌设备。

  “近年来,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绿色种植、科技种植让我们的蔬菜品质更好,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赵思旺指着地里整齐的蔬菜说,“我们这儿种菜,从品种选定、有机肥提供,到栽种的行距、株距,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指导。”

  在通海县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菜农们科技种菜更上一层楼。气象监测及预报服务、土壤环境数据监测及分析……菜农程秀玲打开手机,基地里蔬菜的生长环境数据一目了然。

  2019年,程秀玲加入了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智能水肥一体机,用上了蔬菜温湿度和视频监控系统。“加入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减少了我们菜农的后顾之忧。”程秀玲说。

  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来介绍,2020年5月,通海建成农业物联网,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蔬菜生产智能化,农产品追溯更为全面、精准。“以后,消费者也能通过手机察看蔬菜的生长情况,实现生产全过程可视化追溯。”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萝卜丝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萝卜丝进行分拣,这些分拣好的萝卜丝经过包装后将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别小看这普通的萝卜丝加工,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一年出口额就达800万美元。“萝卜一公斤最多卖6角钱,经过十几个加工环节以后,最少能值3元。”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说。

  2019年7月,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萝卜丝和甘蓝等蔬菜,第一次通过铁路运往深圳,再通过海港码头运往国外。“从‘棉被车’到专业的公路冷链,再到尝试铁路冷链,运输方式越来越先进、便捷,通海这个‘大菜园’的菜一定能走得更远。”杨卫说。

责任编辑: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