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每日工作参考|河北阜平有效构建产业扶贫体系

2021-01-18 14:05:00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河北省阜平县立足资源禀赋,科学全域规划,有效构建了以食用菌、高效林果、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其他扶贫产业为补充的“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扶贫产业体系,产业项目和产业支持政策措施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为巩固提升全县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日工作参考栏目为您带来,河北省阜平县发展三大产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的经验。

  组织推动巧布局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区冷凉的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木料资源是发展食用菌的优势条件,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广泛吸纳贫困群众参与包棚、制棒、采菇、分拣、运输等各环节就业,实现群众稳定增收。

  阜平县经过科学规划,形成了“一核四带、百园覆盖”的发展布局形成。“一核”指的是天生桥千亩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区,它不仅是研发展示区、高效栽培示范区、精深加工产业区,也是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样板区;“四带”分别是城关镇—城南庄产业带、平阳—台峪产业带、大台—史家寨—王林口产业带、龙泉关—天生桥产业带;“百园”即在夏庄、北果园、吴王口等适宜地区规划建设100个以上占地200亩以上的产业园区。

  为了引导资源要素聚集,县里强化财政资金、金融保险和科技服务支撑。对食用菌生产设施、菌棒购置等方面给予补贴,投入3亿元成立惠农担保公司,与7家银行合作,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5.8亿元;与人保财险公司联办共保,每个菌棒政府补贴保费60%,兜住生产经营风险;县级专家组、企业技术员和基层技术员组成三级服务体系,打通了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和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选育推广菌种和技术模式。

  后发追赶强质量

  阜平林果业虽然发展晚,但是起点高,栽培技术、管理模式和配套设施都比较先进。2016年以来,依托中国农科院和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技术团队指导,这里的高效林果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标准化、品种密植矮化等先进技术,在“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下,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确保了果品品质。2020年在政府主导下,建成两座大型集冷藏、分选、冷链物流于一体的林果配套设施。

  有了以上各项举措的加持,阜平的山场资源盘活了,现代化高效林果园区建设加速推进。苹果、桃、梨等高效林果种植近10万亩,覆盖全县121个行政村,带动群众1.9万户,其中贫困户9459户,他们通过务工及土地流转,户均年增收9000元。

  为了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阜平县邀请中国农科院蔬菜所、郑州果树所专家以及河北省绿办主管领导,就“三品一标”认证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完成了“阜平大枣”“阜平苹果”“阜平仙桃”“阜平核桃”“阜平板栗”“阜平香菇”等6个地标商标申请,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1人获得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内检员资格。

  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开展,阜平林果产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的推进,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

  精准施策强联结

  创设好市场和农民之间联结点,才能把贫困群众嵌牢在利益联结链上。阜平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为主战场,通过“龙头企业+加工厂+农户”的带贫模式,与白沟、雄安、天津等地深度对接合作,发展壮大家庭手工业。

  截至目前,全县15人以上加工点发展到221家,覆盖113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84个,6800户家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55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户均年增收1.8万元左右。同时,针对行动不便或不能离家的群众,大力推广插花、纸盒、手工编织等“小手工活”进农户,覆盖农户226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3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

  除了食用菌、高效林果、家庭手工业等主导扶贫产业,其他扶贫项目也做得风生水起。引进北京野谷硒鸽后,阜平建设了存栏55万对的全国最大的硒鸽养殖基地;全县中药材种植发展到9万亩;立足红色历史和绿色生态优势,探索形成了“景区带村+企业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打造了天生桥、城南庄纪念馆、云花溪谷等精品景区,发展了骆驼湾、顾家台、平石头、花山等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县164个贫困村和45个非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