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创新推进冯家江生态修复——家门口有了湿地公园
广西北海市民拥有了一座穿过整个城市的湿地公园。经过近3年的生态修复,1月15日,北海冯家江湿地公园建成开园。在湿地公园的滨海活力区,清新的江风海风扑面而来,站在岸边远眺,江中小岛的红树林上,白鹭翩翩飞翔。
冯家江湿地公园长16.9公里,自北向南穿越北海市区,融合了“江、渠、库、海、滩”等多种湿地形态。公园观鸟基地、沙洲赶海、基塘农园、滨水栈道、景观平台、慢行系统等一应俱全,整个流域被打造成集休闲、文化、科普于一体的开放性城市中央公共绿地。
冯家江下游入海口东连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西接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红树林保护区、银滩乃至北海全市的生态安全。冯家江原有大小排口363个,虾塘养殖面积2000亩,养猪场24个,每天排入冯家江的污水达4.5万吨。“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北海市委、市政府2018年3月启动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北海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欧发华介绍。
在冯家江生态修复过程中,北海市创新投资机制,运用PPP模式,由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设计、建设、投融资和运营维护。运营期间,北海市政府按年支付运营管理费用。“企业的参与提高了建设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减轻了生态修复的财政压力,冯家江生态修复得以快速推进。”欧发华说。
除投资体制创新,冯家江生态修复工程还有不少亮点。“最大程度恢复原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格局,是冯家江生态修复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一大亮点。”北海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郭国说。
以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让负责鲤鱼地水库管护的西塘管理所所长麦春阳的防汛压力减轻了不少。他告诉记者,冯家江治理保留了自然水域环境,河道治理也避免一律硬底化,保持了流域水系作为解决城市内涝的自然河道功能。
公园下方还有地下雨污收集管网和生态补水管网。这些智能化运行的管网成为支撑湿地公园实现截污、排涝和补水功能的“毛细血管”。被注入“毛细血管”的还包括再生水。北海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污水,被送入再生水水厂,经过深度处理后达到Ⅳ类水标准。记者在再生水厂的排水口看到,经过处理的水清澈见底且无异味。据介绍,这些水用来给冯家江补水或绿化浇灌,如今每天补水量近2万吨。
“冯家江生态修复打造了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的开放空间,擦亮了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名片,提供了新的旅游和休闲度假产品,拓宽了旅游产业链。”欧发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