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李松:扎根“孤岛”守初心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通讯员马超
扎根“孤岛”守初心
——记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采油二区采油二队队长李松
海风习习,浪涛拍岸。1月29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孤岛”时,李松已经穿戴好了工装和安全帽,开始第一轮的巡岛。
这座“孤岛”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堡乡西南约11.3公里的大海中,是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的2号人工岛,也是采油二区所在地。
36岁的李松是该采油区采油二队队长,他已在这片海域驻扎了12年。和“孤岛”为伴,与风浪抗争,李松说,自己坚守的不仅是一个“维护生产安全、保护海域环境”的工作岗位,更是一份“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
12载坚守“孤岛”
环岛走了一圈,李松把各处设备巡查完毕。
看着测风仪,李松高兴地哼起了小曲儿,“今天4级风,终于可以回家了。”
由于疫情影响,原本“上七休七”的轮换制度,变成了“上十休十”。就在此前,由于大雾、大风接连不断,通勤船断航,李松已连续在岛上驻守了近20天。
巡查和维护设备,保障安全生产,是李松及4名队员的主要工作。隔海相望的1-29导管架也是巡查的重点。1-29导管架,由纵横交错的各种管柱构成,以打入海底的桩柱为支撑,是海上采油平台的重要支撑系统。“导管架已经停产,但仍要保护它不被腐蚀破坏,防止原油泄漏污染海水。”李松还担负着保护海洋环境的重任。
在“孤岛”上驻守12年,李松他们一直负责采油设备的维护管理。12年来,海风吹糙了他的皮肤,孤独也让他变得不善言谈。
“之前我们两个人在平台上连续驻守20天,也就第一天相互说说话,剩下的除了工作就是沉默了。”李松说,很多熟悉的人都说他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一来确实没有说话的对象,二来自己是共产党员,不想给人留下“叫苦叫累”的印象,“现在我见了人就笑一笑,既是打个招呼,也是表达一种乐观的情绪。”
大海是“朋友”也是“敌人”
工作之余,李松总爱在岛上散散步。海水拍岸、鸥鹭嗡鸣,仿佛在和他谈心。
在他看来,大海就是他的“朋友”。可如果遇到狂风、寒潮等恶劣天气,这个“朋友”则又变成了必须战胜的“敌人”。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23摄氏度至零下20摄氏度……”1月5日,唐山发布的寒潮蓝色预警,让李松一下子警惕起来。
大风大浪和电闪雷鸣无所谓,但温度急剧下降,造成海面结冰,对导管架可能产生破坏。
那几天,李松几乎不敢沉睡,时不时地跑到岸边观察海冰情况。
“快走,海上结冰了。”1月8日一早,李松紧急召集队员,乘船冲向1-29导管架。
刚驶离码头,一片较厚的冰层挡住了去路。贸然前行可能会造成船体破损。凭借多年的经验,李松决定申请破冰船开路。原本半个小时的航程,这次却花费了3个多小时。
当看到导管架周边厚厚的浮冰时,李松心里一紧:“若不及时处理,随潮水而来的冰层还会不断堆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倾覆。”
让破冰船对导管架四周进行破冰作业!
最终,在李松的指挥下,险情解除了。
1月29日,在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1-29导管架上,李松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查。通讯员马超摄
日夜坚守练成多面手
人员少、事务多,每个人都成了多面手。
李松不仅是采油队队长,还是安全管理员、电工、维修工,担负着油井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应急管理等工作。
大学时,李松学的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可经过12年的摸爬滚打,如今他已熟悉掌握海上采油平台各项设备设施及各大系统的运行模式。
“李队,快来看看,重点油井停了一口。”1月26日22时,正在休息的李松接到报警。他一边披工作服往外跑,一边指挥队员认真查找问题根源。
这次停产的是一口高产油井,产量占整个岛的二十分之一。
来到现场发现,是控制柜没电了。经过仔细摸排,李松最终发现故障原因是电流负荷过大,造成了电器元件烧损。
换上新的配件,生产恢复了。
除了保障生产,李松还是一名“岛管家”。植垂柳、种瓜果、采蔬菜、运物资,岛上的生活如今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每个人都是岛的主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李松深情地说,如今,岛上有宿舍、食堂,还有大家开垦的花园、菜地,更有篮球场和台球厅,条件改善了太多,更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